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脊椎滑脫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脊椎滑脫症照片來自
脊椎滑脫症照片來自

脊椎滑脫症英文是 Spondylolisthesis,因常發生於腰椎又稱「腰椎滑脫」或「椎間盤滑脫」。

脊椎滑脫症是指椎體往前或往後位移,最常發生於腰部,大部份患者係因長期久坐、搬重物時使力不當、重覆性過度彎腰及轉腰、以及習慣性駝背凸肚等不良姿勢,而使得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退化且鬆脫,導致腰椎滑脫,這一類病灶多為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1]


認識脊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症是指脊椎硬骨向前移位,它常由於脊椎間軟骨與關節小面的退化引起,滑脫最常發生的地方在第四、五腰椎之間。脊椎滑脫的症狀為腰部酸痛,容易疲勞,當神經根被壓迫時,會有下肢麻、痛、無力的情形,甚至小便失禁,在搬重物、向前彎腰、扭轉腰部時,常常都會使腰痛加劇 。腰椎滑脫症較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以女性較常見,可能和婦女懷孕,關節的強度較差有關。[2]

最常造成原因是與年紀相關的退化,小關節面鬆弛,也有年輕族群因運動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而產生椎弓斷裂,也產生了脊椎不穩定或滑脫,而脊椎滑脫症最主要會影響到脊髓腔空間狹窄,造成脊髓神經壓迫(又稱為椎管狹窄),臨床上常出現的症狀為持續性的下背及臀部疼痛合併感覺異常,甚至會影響到行走的能力,造成日常生活品質低落。[3]

也有一些病人是因為運動傷害和外傷,撞擊到腰椎,而使得椎弓斷裂,導致腰椎滑脫。最常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在第4、第5腰椎或第5腰椎和第1薦椎,因它是下背部脊椎活動量最大的部位。 當脊椎滑脫越來越嚴重,脊椎也逐漸變得不穩定,腰椎周邊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錯位,當嚴重的時候,椎體的位移就會造成脊椎椎管的狹窄,和誘發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症狀是走久了,腰和腳會痠、麻、沒力,需要坐一下,才能緩解症狀,如果有腳的酸、麻、痛的神經學症狀,請及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4]

走久了會腰痛 脊椎滑脫警訊

脊椎主要功能在於承受身體重量。相較於坐姿與彎伸扭轉等動作,直立時腰椎承受的壓力較小,但有許多人只要站立或走路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感到腰痠,甚至下背部有下墜感,別輕忽這些症狀,應就醫檢查是否已有腰部脊椎滑脫問題,趁程度輕微時及早接受增生療法可強化韌帶、穩定腰椎,以免走上開刀一途。

脊椎滑脫好發於腰椎,損傷及退化是主因

所謂脊椎滑脫是指椎體往前或往後位移,最常發生於腰部,大部份患者係因長期久坐、搬重物時使力不當、重覆性過度彎腰及轉腰、以及習慣性駝背凸肚等不良姿勢,而使得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退化且鬆脫,導致腰椎滑脫,這一類病灶多為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此外,亦有少數脊椎滑脫患者是因外力傷害造成椎弓斷裂或先天脊骨發育不良所致。

腰椎滑脫症狀 站走時最明顯

脊椎滑脫的病徵就是脊椎逐漸變得不穩定。隨著腰椎周邊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鬆脫,在站立和行走的時候,因為重力的關係,椎體會向前或向後滑動,於是引發單側或兩側的痠痛,且當背部向後伸展時會使疼痛加劇,但坐下來休息就會得到緩解,許多人因此不以為意;如果椎體滑動的太厲害,坐骨神經也可能受到壓迫而產生坐骨神經痛


脊椎滑脫症的分級

脊椎滑脫的診斷可透過X光檢查,如有必要則須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等檢查。

●脊椎滑脫依滑脫程度可分成五個等級:

第一級為滑脫程度小於 25%;

第二級介於25~50%;

第三級介於50~75%;

第四級高達75~100% ;

第五級為大於100%。

通常症狀輕微的第一、第二級脊椎滑脫藉助增生療法大多可獲得理想效果;第三級以上則需要手術治療。[5]


檢查

當醫師要診斷此症時,基本上會開立一般的 X 光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脊椎滑脫,或是有脊椎不穩定的情形。但是如果僅是單純脊椎間骨板之壓力性骨折而沒有脊椎滑脫時,X 光檢查往往看不出任何異狀,需要做骨頭掃瞄檢查才能確定。如果有神經根壓迫症狀時,需接受核磁共振檢查或脊髓造影術,以確定壓迫之位置及嚴重程度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刀。


脊椎滑脫了該怎麼辦?

大部分的脊椎滑脫症並不需要開刀,背痛多半可以經由保守治療獲得改善。適度的臥床休息,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及肌肉鬆弛劑,局部使用熱敷或電刺激等物理治療,可以減少背痛及背肌痙攣。日常活動避免背部過度伸展可以預防症狀惡化,進一步的復健治療包括做大腿後部肌肉之伸展運動,腹肌和臀部肌肉的強化運動,都有助於症狀之緩解。如果經診斷為脊椎間骨板之急性骨折,或是經過前述的保守療法仍未見任何改善,可以穿上硬式背架以避免斷裂處的滑動所引起的疼痛。某些情形則必須開刀矯治,例如:不穩定的脊椎滑脫症、嚴重神經根壓迫症狀、或是持續的保守治療後仍有難以忍受之疼痛時。


引起的背痛會不會復發?

脊椎滑脫程度較輕者,經過治療及強化運動後,背痛幾乎不會再發生。但是如果脊椎滑脫的程度較嚴重時,背痛復發的機率比較大。預防之道在於進行腹肌之肌力訓練,再加上背部伸展運動以強化脊柱旁之肌肉,平時注意避免過度伸展背部之活動,就可以遠離這些疼痛了。[6]


椎弓斷裂和脊椎滑脫是什麼?

從脊椎構造分析椎弓斷裂和腰椎滑脫是不同的脊椎疾病,但它們通常彼此相關。脊椎是由24個小的矩形骨頭組成,這些小骨頭彼此堆疊在一起,稱為「椎骨」,這些骨頭連接起來,形成一條保護脊髓的通道。

椎弓斷裂

椎弓斷裂英文是 Spondylolysis,又稱為「椎弓解離」。椎弓斷裂是指「椎弓峽部」的脊椎其中一個椎骨產生裂縫或應力性骨折。椎弓峽部是椎骨中最薄弱的部分,連接椎體上下小關節,是最容易受到重複壓力和過度使用傷害的區域。然而許多運動都會重複使用到椎弓,導至它可能因壓力過大或過度使用,而造成椎弓斷裂的傷害。當人體脊椎重覆並過度使用時會產生裂縫(例如兒童和青少年進行各項體育運動,或需要重複進行壓力的動作,像是體操、足球和舉重等)一旦發生裂縫或應力性骨折,就會發生椎弓斷裂。

這種骨折最常發生在第五腰椎椎骨,有時也會發生在第四腰椎。而且,骨折可能發生在椎骨的其中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生。所有年齡的人都可能發生椎弓斷裂,但由於兒童和青少年脊椎仍在發育中,所以最容易發生。很多時候,椎弓斷裂的患者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腰椎滑脫。[7]


治療

(一)、保守治療:

症狀輕微者皆可藉保守療法而獲得改善。

(1)臥床休息:主要是去除重力讓背部鬆弛,加速復原。

(2)藥物治療:遵照醫囑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

(3)背架使用:支持身軀限制脊椎活動度及角度。

(4)復健治療:接受熱療及電療方式,促進肌肉血液循環,緩解酸痛。

(二)、外科治療:

脊椎滑脫症照片來自

85%以上的病人,在術後都可恢復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 外科治療目的:

1.經減壓手術解除神經壓迫。

2.藉補骨及內固定達成腰椎穩定。在近幾年來採用腰椎內固定器,以達到腰椎立即穩定,促使補骨成功。病人通常在術後只需要穿簡單的背架。

(三)手術治療:

•椎板切除術:當脊椎體向前滑脫時,附近的神經會被夾住或刺激到,除此之外,脊管變小也會造成神經的刺激和壓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椎板需要移除來減輕神經的壓力,這個移除椎板及減壓的手術就稱為椎板切除術 ,當為脊椎滑脫症患者做這個手術,通常會同時作融合手術。

•後側融合術併脊椎內固定手術:脊椎融合術通常在脊椎滑脫症患者做完椎板切除術後立即執行,融合手術是用來把兩個脊椎融合成一個來防止滑脫加劇,減輕機械性疼痛,當此手術合併椎板切除術時,融合可以減少神經的壓迫。

在這個手術中,醫師會置入少量的移植骨在有問題的脊椎體,大部分的醫師同時會置內金屬鋼板及鋼釘來除止二個脊椎體移動,藉此保護移植椎骨來確保癒合的更快更好。

•後側椎間融合術:脊椎融合術通常在脊椎滑脫症患者做完椎板切除術後立即執行,融合手術是用來把兩個脊椎融合成一個來防止滑脫加劇,減輕機械性疼痛,當此手術合併椎板切除術時,融合可以減少神經的壓迫。 在這個手術中,醫師會置入少量的移植骨在有問題的脊椎體,大部分的醫師同時會置內金屬鋼板及鋼釘來除止二個脊椎體移動,藉此保護移植椎骨來確保癒合的更快更好。

•後開椎間融合術 : 當中度脊椎滑脫症(大於50%滑脫)須要手術時,後開骨間融合術就須要考慮,在這種手術,滑脫的脊椎體由前側及後側融合,前後兩部份同時處理可以加強其融合。醫師會由脊椎後方來移除脊椎 體間的椎間盤,移植骨再由椎骨後方置入椎間盤,被移除後留下的空間,在某些情況下,移植骨會置入人工脊椎支架內來撐住二個椎體,通常會再加上脊椎內固定物 及額外取骨頭以利融合手術的需求。

護理指導

1、手術後有一引流管留置,約二~三天後引流量每8小時,少於50c.c.會拔除引流管。

2、傷口需以醫師指示換藥方式換藥,出院後保持傷口乾燥,兩週後就可洗澡。

3、活動時,需穿著硬式背架活動(4 ~6個月),且穿著背架應於下床前穿好,避免彎腰撿東西及提超過3公斤的重物,打掃時可使用長柄掃把、穿鞋時,採坐姿方式等。

4、術後三個月內必須限制活動,六個月之後,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一年之後,可完全恢復自由活動。

5、站立時,背部保持平直;坐姿時,椅子靠背,臀部坐滿整個坐位。[8]


增生療法

脊椎滑脫症照片來自

及早接受增生療法 避免面臨手術

增生療法如何改善第一、第二級的脊椎滑脫呢?必須在軟組織超音波的導引下,將增生藥劑 (如高濃度葡萄糖水、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等) 直接注射至病灶周圍之韌帶與小面關節,以修復損傷與退化,進而恢復強韌與穩固,有助於滑脫的椎體復位,同時提昇脊椎的穩定性。

脊椎滑脫若達第三級以上恐須手術治療才行,因此醫師建議,若持續出現症狀,即使酸痛感尚在可以忍耐的程度,最好還是早點就醫確認問題所在,以免長期忍痛下來,滑脫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就錯失接受增生療法等非手術治療的機會了。

增生療法技術 攸關治療成效

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

增生療法 / PRP注射須知

有些情況則不適合增生療法,包括嚴重的肌腱撕裂傷、軟組織全斷、開放性骨折、開放性傷口、或患部處於感染發炎狀態等。如同其他注射治療,增生療法的副作用常見的是短暫而輕微的注射後疼痛、僵硬或淤青。

增生療法須多點注射、多次治療,可能令人怯步,還好注射時會使用很細的針和少量麻藥來減少疼痛。需提醒的是,此療效與醫師診斷及專業技術攸關,最好選擇受過增生療法注射訓練之專業醫師,以確保治療品質。[9]


復健治療計劃

一般民眾被告知有脊椎滑脫症,醫師會建議積極接受復健治療,復健科醫師會依個案的病情及程度,擬定適當的復健治療計劃,包括:

1. 腰椎牽引:拉開脊椎間隙、減少神經壓迫

2. 治療性運動:伸展軟組織避免發炎組織沾黏,並強化肌力提升脊椎穩定性,並教肌肉伸展運動,強化腹肌及背肌力量,達到穩定脊椎的效果。

3. 徒手治療:可以合併來降低張力過強受刺激的神經組織, 深層筋膜放鬆,改善症狀。


下背痛整脊

下背痛想整脊,這些人最好避免。

有很多人長期的下背痛,可能會接受傳統的整脊或推拿,這一類治療或許可緩解一些肌肉筋膜所造成的緊繃感,但是維持的時間不長。

在接受整脊或推拿前,最好先經由專科醫師的診療,因為大多數有脊椎滑脫的病人,脊椎都屬於不穩定的狀況,如果年齡較大甚至還需先釐清是否合併有骨質疏鬆或是有較嚴重的脊椎退化狀況,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使用輔具建議

輔具建議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時使用;休息或睡覺時脊椎的壓力較小,就建議脫掉。否則長時間使用輔具,會造成脊椎附近或是腹背部肌肉缺乏主動活動,也會造成日後肌肉無力,甚至導致萎縮,就更不利於下背痛的症狀改善。

而脊椎滑脫是否需使用護腰或背架,一般是看臨床症狀以及滑脫嚴重的程度決定。急性期使用輔具的目的,是藉外力來穩定脊椎,減少脊椎椎間盤過度的受力,減輕脊髓或神經根的擠壓,背架的使用還可以限制脊椎的活動度,避免脊椎附近軟組織不當的使用所產生的慢性發炎和肌肉緊繃。[10]


遠離脊椎滑脫症

避免腰椎滑脫的預防之道,主要在於持續強化腹肌,加上改善生活習慣。

1.核心訓練不能少

透過核心運動的訓練,強化身體中央軀幹的肌肉,可以幫助穩定腰椎。

2. 搬重物姿勢要注意

避免單重物,此外也要學習正確搬重物姿勢,要用髖關節彎曲取代彎腰,讓腿分擔重量。將重物抱起後,身體要保持中立、不要前傾或後傾。[11]


視頻

走路腰痛要警覺!脊椎滑脫不宜拖

脊醫王鳳恩 - 長期腰痛又腳痹, 4 大原因引致脊椎滑脫症- (中/Eng Sub)

脊椎滑脫 千萬別亂試吊單槓


參考資料

  1.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菁英診所
  2.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書田診所
  3.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康健雜誌
  4.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宏庚復健專科診所
  5.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菁英診所
  6.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安康復健科診所
  7.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Dr. Ortho 骨科魔法
  8.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國軍桃園總醫院
  9.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菁英診所
  10.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康健雜誌
  11. 脊椎滑脫症,脊椎滑脫症-骨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