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動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肱動脈 |
肱動脈系腋動脈的直接延續。沿肱二頭肌內側溝,與正中神經伴行向下,先在神經的內側至上臂中部稍下方,互相交叉,轉至神經的外側。至肘窩的深部,平橈骨頸處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
在進行前臂止血時,用手指自肱二頭肌內側壓向肱骨,是一重要止血點,肱動脈除有肌支分布於上臂的屈伸肌外,它的分支有肱深動脈、尺側上副動脈、尺側下副動脈。營養其分布區域的組織,如上臂有外傷或骨折時應注意此動脈。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肱動脈
- 外文名:Brachial artery
- 類別:動脈
- 位置:肱二頭肌肌腱的內側
- 含義:肱動脈腋動脈在大圓肌下緣易名
- 測血壓量:每分鐘輸血30公升
- 主要分支:肱深動脈
目錄
1 解剖結構
2 肱動脈的形態學結構
解剖結構
肱動脈
肱動脈是臂部的動脈干,在背闊肌抵止部的下緣續腋動脈而起,沿肱二頭肌內側下行至肘窩中,平橈骨頸高度分為橈動脈和尺動脈二條終支。
肱動脈與同名靜脈及正中神經伴行。在肘窩內肱二頭肌腱的內側可觸及該動脈的搏動,故此處常作為測量血壓的聽診部位當前臂以下外傷出血時,可在臂中部肱二頭肌內側將肱動脈向後外壓向肱骨進行止血。如用止血帶止血時,則應在臂上1/3進行,以免傷及橈神經。
肱動脈沿途發出肱深動脈、肱骨滋養動脈、尺側上副動脈和尺側下副動脈等支。分布於上臂各肌肉,骨和肘關節。肱深動脈由肱動脈的起始段後壁發出,伴橈神經向後外,行於橈神經溝內,達肘關節外上方移行為橈側副動脈。肱骨中段骨折易損傷肱深動脈和橈神經。橈側副動脈和尺側上、下副動脈參加肘關節動脈網的形成。
臂部
臂部位於肩和肘之間。上界為腋前、後壁外側端在臂部的連線;下界為通過肱骨內、外上髁近側兩橫指處的環行線。借肱骨內、外上髁分別向上作的二垂線,把臂分為臂前區和臂後區。
臂前區的皮膚薄且有移動性。中間有隆起的肱二頭肌肌腹,在其內、外側分別稱為肱二頭肌內側溝和肱二頭肌外側溝。在肱二頭肌外側溝的下部,有頭靜脈和前臂外側皮神經。於肱二頭肌內側溝的下半,有貴要靜脈和前臂內側皮神經,它們在臂中點平面出入深筋膜,貴要靜脈匯入肱靜脈或直接續於腋靜脈。肱動脈、正中神經、尺神經等均位於內側溝的深方。
由於肱動脈在臂上份居肱骨內側,於臂中份位於肱骨的前內方,至臂下份行於肱骨前方。因此,手壓止血時,在臂上份應壓向外側,臂中份壓向後外,於臂下份壓向後方。
肱動脈的形態學結構
肱動脈是腋動脈的自大圓肌下緣的直接延續,經肱二頭肌內側溝下行至肘窩,通常在橈骨頸平面處分為橈、尺兩動脈。肱動脈外徑在分出肱深動脈前為0.49cm,分出肱深動脈後為0.42cm。在局部位置上,肱動脈與肱骨的關係是:在臂的近側部,肱動脈位於肱骨的內側,而在遠側部則位居肱骨前面。當上肢嚴重出血而需壓迫該動脈止血時,在近側部需壓向外側,在遠側部需直接向後壓迫。
或在臂的上、中1/3交界處用止血帶壓迫止血。肱動脈行至肘窩緣上方,肱二頭肌腱內側處位置較表淺,常為臨床測量血壓時的聽診部位。當肱骨髁上骨折時,常伴有肱動脈的損傷,此時需檢查橈動脈的搏動是否正常,排除肱動脈是否受壓,以防發生Volkmann痙攣。肱動脈與正中神經的關係是:在臂的上部正中神經位於動脈外側,在臂中部經動脈的前方至下部則轉到動脈的內側。肱動脈的變異情況是肱動脈以臂淺動脈位於正中神經淺面或在臂部有二動脈干,一干在神經的淺面,一干在神經的深面。
手術中若遇這種情況,僅結紮臂淺動脈,則將達不到手術的目的。沿喙肱肌和肱二頭肌內側溝引一直線至肱骨內、外上髁連線的中點為肱動脈的體表投影。肱動脈在臂部的主要分支有:肱深動脈、尺側上副動脈、滋養動脈、尺側下副動脈以及肌支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