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博物館(生活器具)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是在元末明初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丁家廟」為主擴建而成,共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丁家廟」上下二層磚木結構卯榫連接,具有鮮明的元朝建築風格,輔以青磚灰瓦,紅門鬥彩,以其古樸不失典雅、安靜不失雄偉的氣質吸引遊客參觀。

整個民俗博物館收藏文物3000餘件,展品年代主要集中在清朝中期至上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具有較高的歷史參考價值,真正實現了「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目標。

基本內容

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是在肥城市各級政府和部門的親切關懷與大力支持下,應馬家埠村民的願望和要求建立的。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由安駕莊鎮馬家埠村民委員會承辦。館內民俗文物藏品2042件,是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俗文化,感受社會進步的理想場所,是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1]的良好基地。2014年10月18日命名為肥城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是泰安市廣播電視台泰山網·泰山拍客團採風基地。

馬埠村自古是個數千人的大村,有數十個姓氏在此繁衍生息。北臨布金山,南望大汶河,泰東公路穿村而過,是一個人傑地靈、商賈雲集的重鎮。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附近的重點文保單位顛仙祠已經重修,泰安山水奇石博物館正在建設中,春天社區千畝櫻花盛開,民俗文化與現代社區並立,遊客來到這裡,可以享受探民俗、觀古蹟、游社區、賞櫻花、看奇石的一條龍旅遊休閒旅程。

前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積極向上的民俗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的社會主義[2]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馬家埠民俗文化博物館,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號召,保存好承載着地方歷史文化的鄉村記憶,保護好承載在民俗文物中的歷史文化遺產。

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館藏文物資料,有社區群眾曾經張掛過的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袖畫像,有社區群眾生活生產的用具,有社區群眾禮儀和節慶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和戲服,有各種票證、字據、契約、碑刻,重要文物有:龍山文化繩紋陶罐、明朝松柏長青葬罐,乾隆30年馬氏世系碑、乾隆4年關帝廟碑、乾隆年間六腿龍頭椅、清朝太平車、明清頂子床、道光25年地契、民國馬氏族譜等。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館址的格局和風貌有遠古的真實性,館內藏品跨度由遠古到明末清初至六十年代,還原了歷史和近代記實,展覽設置秉承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發展理念。

大門和影壁

院牆為波浪式仿古建築,大門是五脊起頂布瓦磚砌,門匾是本地書法名家劉方元書寫的「馬家埠民俗博物館」幾個金色大字。門內牆壁上有博物館簡介、遊覽路線圖、遊客須知等。進大門以起脊磚砌影壁迎門,大門白色粉壁上書寫着「保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明」等大字。影壁前是石磨的磨棋子鋪路。

院落中精心布置碑刻、石刻、陶器等文物,使得整個院落籠罩在歷史的氛圍中,可以使得觀眾處處感受先輩生活的氣氛。高大的銀杏樹和低矮的綠色植物,形成適當的綠化,使得文物的色彩不再單調。

文物展覽區

生活起居廳

民俗博物館掠影

民俗博物館掠影(5)

(展區面積70平方米,文物展品33件。)

【展示目的】:通過婚床和婚俗器物再現婚俗文化;布置桌椅板凳等,展示生活起居文化,

【展示方式】:實物,配以畫龍點睛的文字說明。

【展示物品】:以生活起居為背景,文物有明末清初到民國的頂子床、桌椅、板凳、衣櫥、衣架、鐘錶、瓷器等。

歷史文化廳

(位於文物建築原丁家廟內,展區面積268平方米,文物展品763件。)

【展示目的】:讓觀眾了解真實的歷史關係,看到歷史發展、社會進步的足跡,從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

【展示方式】:建築、實物、圖片。

【展示物品】:始建於元末的丁家廟,上下二層磚木結構卯榫連接,具有鮮明的元朝建築風格,輔以青磚灰瓦,紅門鬥彩,具有古樸不失典雅、安靜不失雄偉的質樸。正殿兩邊東西配殿,磚木結構建築,正脊由二龍戲珠,配殿兩吻相稱,紅門青瓦古色、古香。東西後廂房相映生輝,形成古樸典雅的配套格局。原丁氏家廟內存關公敬德和岳王神像,彰顯着仁、義、禮、忠、信的內涵,是儒家文化和(在)民間的體現,現改建為民俗館,充分體現着傳承文化繼往開來的文化內涵。

展廳內有各個歷史時期的證書、證件、文書、報紙、房屋、地產地契和反應社會生活的文物物件等。

生活器具廳

(展區面積70平方米,文物展品272件。)

【展示目的】:通過展示陳舊古老的用具物件,使後人了解老一輩生活的方式和生存的艱辛程度,起到傳承民間工藝文化和飲水思源的作用。

【展示方式】:實物。

【展示物品】:明清、民國、到解放後至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代老百姓使用的木質各種生活器具和鋸、刨、錛、鑿等木工工具。

四、農耕生產廳

(展區面積220平方米,另前牆外廊下32平方米,有運輸工具分廳,文物展品209件。)

【展示目的】:農具是古人生產智慧的結晶,我們的祖先正是通過這些農耕工具、運輸車輛的不斷改進,推動了中國幾千年農業生產的發展。從展覽可以了解到中國優秀農耕技術和悠久的農耕文化。

【展示方式】:實物、場景復原。

【展示物品】:本展廳展示了太平車、馬車、木輪車、耘鋤、犁粑、耩子和鋤鐮鐝掀等農用工具。展覽廳內北部對村民舊時的家庭庭院場景進行了復原。

五、紡織服裝廳

(展區面積40平方米,文物展品80件。)

【展示目的】:以陳列老一輩衣食住行、衣服做成的工序?,使觀眾了解中國紡織技術的漫長發展歷史,燦爛的民族服飾文化,體現的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展示方式】:實物。

【展示物品】:本展廳展示織布機、紡線機、服裝鞋帽、刺繡等成品和加工工藝過程的道具等。

六、戲劇道具廳

(展區面積40平方米,文物展品120件。)

【展示目的】:通過展示,讓觀眾了解繁榮的中國文藝、戲曲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民間戲曲文化。

【展示方式】:實物。

【展示物品】:本展廳展示鼓樂、龍燈、高蹺、花船等道具和民族樂器、表演服裝等,重點是本村戲曲故事隊在節慶活動時使用過的器具器物。

七、村莊歷史廳

(展區面積50平方米,書畫圖片等展品104件。)

【展示目的】:重點展示馬埠社區的新舊面貌歷史。

【展示方式】:圖片、書畫、模型。

【展示物品】:各種村莊榮譽獎品,反映生活和社區面貌前後變化的圖表、書畫、模型等。反應新舊對比的圖片、表格等。也可以布置臨時性展覽。

傳統民俗體驗區

傳統民俗體驗區在大門兩側,面積260平方米,體驗區和博物館庭院共存傳統文物461件。

在東區恢復了提水式二人擰(解放式水車)、蓄力拉水車、人推水車、腳踏水車、手搖式轆轤、木斗水車等提水機具,西區復原了石磨、石碾、石臼和人工風力分選機等老式糧食加工生產用具,觀眾可以親自動手動腳操作,能同過親身體驗舊式的勞動生產方式,感受祖輩的生產艱辛,真正讓觀眾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視頻

肥城市馬家埠民俗博物館 相關視頻

5,18國際博物館日肥城開展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
國際博物館日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