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聚將鐘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聚將鐘的故事》是一則民間故事。民間故事[1]就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是所有民間散文作品的統稱,有的地方又叫"瞎話"、"古話"、"古經"等等。

正文

在義軍大寨上,聽老人講,有口聚將鍾。說起這個鐘來,還有個悲壯的故事哩。

晁天王攻打曾頭市時,不幸遇伏中了教頭史文恭的毒藥箭,返回山寨不久就升天了。

相傳在他的遺囑中和《水滸傳》上描寫的可不一樣。他在回光反照清醒時,突然抓住宋江、吳用、公孫勝的手說:"我大業未就,升天后將我火化,在大寨四門塑我像,我願守衛大寨,天天和兄弟們相見;要發展義軍多打造兵器,習武練兵,防官軍外族來犯。保住大寨,永遠'替天行道',要為我報仇!"言畢眼一合就辭別眾家兄弟了。當時,宋江、李逵、三阮等都哭得昏死過去。

天王亡故的消息,頓時傳遍義軍各寨,頭領義軍個個悲痛。山周圍的漁民百姓,也個個痛哭不止。

停靈七天,輪流致哀。宋江吳用公孫勝林沖、花榮、三阮、李逵等日夜守靈。七口後火化,骨灰內棺外槨裝殮,上下舉哀祭祀。選吉日盛放在聚義廳正廳內,建起靈幃,中間設放神主。宋江親書《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位》。

發喪後不久,宋江、吳用便令湯隆開爐打造兵器,義軍頭領各率義軍習武練兵。誓雪寨恨為晁天王報仇,抵抗官軍圍剿,是義軍共同心愿。

百日之後,湯隆到聚義廳稟報:"宋江、吳用兄長。"

宋江說:"眾家兄弟在練兵場、水寨內習練武藝,今後要統一操練,就打造一座聚將鍾吧。每天敲鐘為號,各寨練兵。"吳用聽後心中一動,對宋江和眾頭領言道:"晁蓋哥哥俠肝義膽,率眾家兄弟造反,聚義梁山泊。一聽官軍圍剿來犯,他就拍案而起,熱血沸騰,戎馬一生,締造了梁山義軍,戰死沙場。他有遺訓,要塑四像把守山寨,我看不如將他忠骨聚造大鐘。"李逵聽後叫將起來:"晁蓋哥哥死了,大家還得聽他的,聽鐘聲就是咱那晁哥哥叫咱兄弟,誰鳥不聽鍾令,就鳥不義,吃我板斧!"

花榮言道:"吳用兄長所言,正合晁兄遺願。"

宋江聽後,淚如湧泉:"好!警鐘長鳴,時時防敵,聽鐘聲如聽哥哥號令,快命眾家頭領前來。"

眾家頭領到聚義廳聚齊,宋江又將聚將鍾之事重述一遍。個個點頭擁護。接着宋江率眾頭領前往後寨,他在前捧着晁蓋骨灰來到後寨。工棚里爐火熊熊,鐵水翻騰。

宋江率眾頭領向晁蓋骨灰數拜,訴道:"晁蓋兄長,遵你遺願,讓你永領眾家兄弟,這是你最好的歸宿!"說後虔誠地將骨灰灑入沸騰的鐵爐里,頃刻化做縷縷輕煙。宋江對上天禱告:"忠魂鑄鐵鐘,永保山寨寧!"

眾頭領圍着鐵爐跪了一圈,舉拳起誓道:"練兵拒敵,永保山寨,為兄報仇,替天行道,警鐘長鳴,永遵兄令!"

聚將鍾鑄好了,高高掛在聚義廳前替天行道杏黃旗下。這鐘形狀很怪,上下左右觀看不同,好似十八般兵器組成似的。敲起來聲音洪亮,方圓數十里的大小山頭都能聽到。

從聚將鍾懸掛後,每天天亮,宋江親自敲鐘,頭領要到聚義廳點卯。梁山泊內大小山寨、水寨的義軍都跟鐘聲起床操練,苦練殺敵本領。鐘聲使義軍時時不忘官軍來犯。一天天就這麼練啊練啊,山寨人馬越來越強,官軍多次圍剿均被義軍打敗。濟州知府張叔夜,經過數次交戰,均使他損兵折將。張叔夜不敢再用大軍壓境圍剿梁山了。只得另換戰術。

一天深夜,山寨義軍睡得正香,忽聽聚將鐘響,一個個被驚醒。頭領飛快到了聚義廳。宋江奇怪,他沒敲鐘鍾自嗚。大家到齊,鍾還在嗡嗡作響。宋江說:"必有官軍來犯我寨,不知在何處偷襲。這是晁蓋哥哥喊叫我們。"話音剛落,半空響起晁蓋聲音:"張叔夜偷襲滾木檑石關!"

眾家頭領,飛奔礓石關。見官軍如螞蟻般正往上爬山。宋江高喊:"陝放滾木檑石!"只聽一陣轟響,把偷襲的官兵砸死無數。張叔夜也被砸斷一條腿,從此再也不敢偷襲義軍山寨了。相傳從那以後,只要有官軍攻打山寨,或偷襲義軍山頭,聚將鍾就要在頭一天不敲自鳴。故而義軍次次取勝。趙宋王朝數萬官軍也無法剿滅義軍,只得用計招安,才算把義軍滅掉。聚將鍾數百年來被後人讚頌。有這麼一首民謠

粱山寨上聚將鍾,晁蓋忠魂護弟兄;

官軍來犯水滸寨,有來無回魂魄驚。

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範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着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分。[2]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視頻

聚將鐘的故事 相關視頻

文學作品閱讀第一講
苑利:非遺民間文學分類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