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職業培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職業培訓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職業培訓

外文名稱: Vocational training

類型: 教育和訓練活動

包括: 職業技能

職業培訓是直接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要求就業和在職勞動者以培養和提高素質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和訓練活動。其含義:①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活動;②是一種以直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某種特定需要為目的的定向性培訓;③它通常是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進行的規範性培訓。[1]

綜述

為培養和提高勞動者從事各種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而進行的教育和訓練稱為職業培訓,亦稱職業教育。

職業培訓是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同普通教育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兩者都是開發智力、培養人才,但是職業培訓是直接培養勞動者,使其掌握從事某種職業的必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

現代化的企業廣泛採用機器和機器體系生產,工藝技術十分嚴密,勞動者不但需要熟練地掌握操作技能,而且需要深刻地理解專門知識。因此,培訓和提高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條件下,加強職業培訓有利於加速培養技術業務骨幹和熟練工人,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專門人員的需要;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促進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通過各種職業培訓形式,培養和造就了大批技術工人、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其他專業人員,推動了生產建設的發展,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以後,加強職業培訓受到了國家和企業更大的重視。

含義

職業培訓,也稱職業技能培訓,是指對準備就業和已經就業的人員,以開發其職業技能為目的而進行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教育和訓練。職業培訓的具體涵義是:

對象

職業培訓的對象是勞動者。職業培訓的對象是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在這裡,

勞動者是廣義的,即包括即將成為工薪勞動者的(人謀求職業的人),也包括已經成為勞動關係一方當事人的勞動者。前者可以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也可以是尚未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如技工學校的學生)。

目的

職業培訓的目的是開發受訓者的職業技能。職業培訓的目的是使受訓者獲得或提高某個方面的職業技能,而不是培訓受訓者的文化水平。當然,有些與文化素質教育有聯繫的職業培訓方式(如職業技術學校培訓方式),在職業培訓的同時也進行高中階段的文化課程教學,但這只是職業培訓與普通教育相結合的事物,並不改變職業培訓的目的。

內容

職業培訓的內容是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為了實現職業培訓的目的,職業培訓的內容是相關崗位或工種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受訓者經過職業培訓,獲得謀求職業或保障職業安定必須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勞動者的職業素質取決於職業培訓的程度,勞動者勞動權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與所受職業培訓的程度有關。綜上所述,職業培訓在對象、目的和內容上,與普通教育都不相同。但是,職業培訓和普通教育都是國民教育的組成部分,一個合格的勞動者既要有良好的文化水平,也應有精湛的職業技能。有鑑於此,各國勞動法一般都將職業培訓列為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中國《勞動法》第66條到69條也對職業培訓作了規定,但比較原則,中國的職業培訓法律制度從總體上看還不夠完善。

內容特點

1.職業培訓的基本內容一般分為基本素質培訓、職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培訓。

(1)基本素質培訓包括文化知識、道德知識、法律知識、公共關係與社會知識、生產知識與技能。這種培訓主要是培養熟練工,培訓的內容以基本素質培訓為主,並結合用人單位的崗位設置及職業要求進行培訓;

(2)職業知識培訓包括職業基礎知識、職業指導、勞動安全與保護知識、社會保險知識等。使求職者了解國家有關就業方針政策以及個人選擇職業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求職技巧、開業程序與相關政策;了解職業安全與勞動保護有關政策和知識;掌握社會保險方面的知識和政策;

(3)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包括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專業實習。學員在專業理論的指導下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並通過在企業的實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就業打好基礎;

(4)社會實踐包括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義務勞動、參觀學習和勤工儉學等。

2.職業培訓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職業培訓目標、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均根據職業技能標準、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確定。經過職業培訓的畢(結)業生可上崗作業。

(2)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在培訓形式上可採取聯合辦學、委託培訓、定向培訓等方式;在培訓期限上採取長短結合的方式,可以脫產也可以半脫產;在培養對象上依據崗位的實際需要靈活確定;在教學形式上不受某種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據職業標準的要求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3)教學與生產相結合。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教學要緊緊圍繞生產實際進行,另一方面要貫徹勤工儉學、自力更生和艱苦奮鬥的原則,通過教學與生產經營相結合,既培養了人才,又創造了物質財富,獲得社會、經濟的雙重效益。

(4)培訓方法上強調理論知識教育與實際操作訓練相結合,突出技能操作訓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