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翠菊 |
中文學名: 翠菊 拉丁學名: Callistephus chinensis (L.) Nees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科 : 菊科 族 : 紫菀族 種 :翠菊 界 : 植物界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目 : 桔梗目 亞 科: 管狀花亞科[1] 屬 : 翠菊屬 分布區域 : 中國、日本、朝鮮 命名者及年代: (L.) Nees,1832 |
翠菊別稱江西臘、七月菊、格桑花,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產於中國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以及四川省等,(學名:Callistephus chinensis(L.) Nees)。生長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叢、水邊或疏林陰處。
目錄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30-100厘米。莖直立,單生,有縱棱,被白色糙毛,基部直徑6-7毫米,或纖細達1毫米,分枝斜升或不分枝。
下部莖葉花期脫落或生存;中部莖葉卵形、菱狀卵形或匙形或近圓形,長2.5-6厘米,寬2-4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楔形或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鋸齒,兩面被稀疏的短硬毛,葉柄長2-4厘米,被白色短硬毛,有狹翼;上部的莖葉漸小,菱狀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有1-2個鋸齒,或線形而全緣。
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枝頂端,直徑6-8厘米,有長花序梗。總苞半球形,寬2-5厘米;總苞片3層,近等長,外層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匙形,葉質,長1-2.4厘米,寬2-4毫米,頂端鈍,邊緣有白色長睫毛,中層匙形,較短,質地較薄,染紫色,內層苞片長橢圓形,膜質,半透明,頂端鈍。雌花1層,在圓藝栽培中可為多層,紅色、淡紅色、藍色、黃色或淡藍紫色,舌狀長2.5-3.5厘米,寬2-7毫米,有長2-3毫米的短管部;兩性花花冠黃色,檐部長4-7毫米,管部長1-1.5毫米[2]。
瘦果長橢圓狀倒披針形,稍扁,長3-3.5毫米,中部以上被柔毛。外層冠毛宿存,內層冠毛雪白色,不等長,長3-4.5毫米,頂端漸尖,易脫落。花果期:5-10月。
產地分布
產於中國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山東、雲南以及四川省等。生長于山坡撩荒地、山坡草叢、水邊或疏林陰處。海拔30-2700米。通常引種為植物園、花園、庭院及其他公共場所的觀賞栽植。在日本、朝鮮都有廣泛的栽培和野生類型。前蘇聯及歐洲其他各國的植物園都有引種作花卉觀賞[3]。
植物特性
翠菊為淺根性植物,乾燥季節注意水分供給。植株健壯,不擇土壤,但具有喜肥性,在肥沃沙質土壤中生長較佳。喜陽光、喜濕潤、不耐澇,高溫高濕易受病蟲危害。耐熱力、耐寒力均較差。高型品種適應性較強,隨處可栽,中矮型品種適應性較差,要精細管理[4]。
栽培技術
翠菊幼苗期間移植2-3次,可使莖杆粗實,棵形豐滿,鬚根繁密,抗旱、抗澇、抗倒伏。春播幼苗長高至5-10米,播後一個月左右時可移苗,播後兩個月左右定植。育苗期間灌水2-3次,鬆土一次。定植後灌水2-3次,然後鬆土、雨後鬆土。一般定植後和開花前進行追肥灌水。要注重中耕保墒,以免澆水過多或雨水過多而土壤過濕,植株徒長、倒伏或發生病害。當枝端現蕾後應少澆水,以抑制主枝伸長,促進側枝生長,待側枝長至2-3厘米時,再略增加水分,使株型豐滿。追肥以磷磷、鉀肥為主。不要連作,也不宜在種過其它菊科植物的地塊播種或栽苗,以保證其健壯生長[5],需隔3-4年栽植一次。盆栽宜每年換新土一次[6]。
主要價值
翠菊是國內外園藝界非常重視的觀賞植物。國際上將矮生種用於盆栽、花壇觀賞,高稈種用作切花觀賞。翠菊在中國主要用於盆栽和庭園觀賞較多,已成為重要的盆栽花卉之一。
花壇
翠菊的矮生品種適宜於花壇布置和盆栽[7],高稈品種常用於切花。如用紫藍色翠菊瓶插、裝飾窗台,顯得古樸高雅。若以黃色翠菊和石斛為主花,配以絲石竹、腎蕨、海芋進行壁插,素中帶艷,充滿時代感。翠菊盆栽顯得古樸高雅,球狀型翠菊玲球可愛,用它擺放窗台、陽台和花架,異常新奇。群體配置廣場、花壇、廳堂,清新悅目,富有時代氣息。翠菊還有不少優良切花品種,當外層小花開始開放時采切,濕貯於水中,在0-4℃下,可貯存1-2周。
觀賞花木
翠菊柱形尺度多樣、花色豐富,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觀賞花卉品種,廣泛應用於各類景觀項目。
花境
翠菊是組成花境的上好材料,它與不同品種、不同尺度的應季植物組合成形式豐富的花境,應用到適合的景觀空間中。
陽台及屋頂花園
翠菊是陽台及屋頂花園等微型空間綠化美化的優質植物。具有花色豐富、花期長、觀賞效果良好等特點。
搭配造景
翠菊在與其他景觀植物搭配造景時,常應用作前景觀花卉,其後以高大花卉或花灌木作背景,營造出豐富的景觀層次美和不同色彩的組合美。
菊花專類園。翠菊適合與其他不同品種、不同種類的菊花組合作菊花專類觀賞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