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翹尾因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翹尾因素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翹尾因素是指上年價格上漲(下降)對本年同比價格指數的滯後(延伸)影響。翹尾因素產生的影響,簡稱翹尾影響,也稱滯後影響,可以從單個商品價格變動來說明,例如,某一商品2018年前6個月價格均為每公斤1元,7月份上漲到2元,然後一直到2019年12月,價格都保持在2元,那麼,雖然2019年全年價格保持不變(都是2元),但計算2019年前6個月與2018年前6個月比的價格指數則為2÷1=200%,表明價格上漲一倍,這就是2018年7月份價格上漲對下一年前6個月價格指數的滯後影響。

一般來說,由於對比基期的原因,上年價格上漲的時間早,則對下年指數的滯後影響小;而上年價格上漲的時間晚,則對下年指數的滯後影響大。可以想像一個畫面,商品價格在一年中後幾個月上漲,如果將各月的價格連成一條線,這條線呈現出尾部上翹的特點,因此被形象地比喻為「翹尾」影響。

翹尾因素的影響

「翹尾」(滯後)影響存在上漲的影響,也存在下降的影響。上面說明了上漲的影響情況,下面來說明下降的影響。假如2018年前8個月固定電話費的價格都是每3分鐘0.180元,從9月份起調整到每3分鐘0.144元,下調20%,到2019年9月一直未變。但如果計算2019年前8個月各月通話費的同比價格指數,均為80%(0.144÷0.180=0.8),下降了20%。2019年前8個月固定電話費價格未變,各月同比價格指數卻顯示下降,這就是上年價格變動帶來的滯後下降影響

與滯後影響相對應的是新漲價影響。在價格指數的變動中,既有滯後影響,當然還包括了本年度新發生的漲價部分,它是同比價格指數中扣除滯後影響後的剩餘部分。通常情況下,CPI的同比指數反映年度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變動程度,它是「翹尾因素」和「新漲價因素」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翹尾因素計算方法

在CPI生成過程中,計算到類別以上就沒有價格資料了,只有指數資料,所以必須利用價格指數來計算。下面舉例說明,怎樣通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月度環比指數、同比指數來計算滯後因素,即翹尾因素。

舉例來說2010年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6%,同比價格指數為103.6%,可分解列式為:

(一)滯後影響部分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二)新漲價因素部分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先計算滯後影響因素,然後根據同比指數除以滯後影響因素直接計算新漲價因素,因此,在2010年9月份3.6個百分點的CPI同比漲幅中,2009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1.2個百分點;2010新漲價因素約為2.4個百分點,兩者合計影響2010年9月份的CPI同比上漲3.6個百分點。

總之,不論是翹尾因素還是新漲價因素,都不屬於統計指標,僅僅是一種統計分析研究方法,可在數據分析時適當參考使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