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翁占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翁占秋
別名翁聯桂
OngSchanTchowPic
龍巖市的紀事, 1997年版
藝人或藝術家
出生 1900年9月19日
   大清福建省龍巖市
逝世 1945年12月20日(45歲)
   英屬馬來亞怡保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巴黎國立美術學校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巴黎大學巴黎第二大學法律系
知名於 繪畫中國書法

翁占秋(1900年9月19日-1945年12月20日),翁聯桂,出生於福建省龍巖市

翁先生是眾所周知的水墨畫和色彩畫花(尤其是菊花)、山水、動物、人、靜物和中國書法。 他被視為一個研究的學者和藝術家的前幾批巴黎和誰結合中國傳統和西方藝術技巧的一些藝術家之一。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他在中國和東南亞展出他的畫作。作為一個愛國者,所有這些展品的收益分別給予戰爭的救援工作並幫助無數中國平民受害者。

生平

在年輕的時候,翁先生學會了中國傳統繪畫和中國書法,也擅長在其他學科的學業。

先祖曾是宋朝高官可謂系出名門;十九歲時,就已經考取政府獎學金遠赴法國巴黎深造。在巴黎公證大學(École de Notariat de Paris)攻讀法律、法國文學和政治學的翁占秋,在課餘時間則不斷吸取西方的繪畫藝術精髓,積極磨鍊自己的作畫天賦和熱忱。他隨後取得巴黎大學 (Faculté de Droit,[1], University of Paris). 法學院的文學碩士學位, 並還報名參加了博士課程.前往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2]鑽研的日子,更是翁占秋全面琢磨其繪畫技巧的求知歲月。

由於是在繪畫和法語的專家,翁先生成為中國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巴黎當時。其中一名學生是徐悲鴻先生誰後來成了好朋友。

透徹融匯東西方作畫技巧於一身的翁占秋,在法國留學時就已經綻露畫家的光芒;他在1927年回到中國時,更以中國歷史上極少數出身於法國美術專科學院之科班高材生的名氣和實力備受敬重。

回國後的翁占秋投身服務南京國民政府,肩負多項重要職責;他也曾經出任行政院秘書長多年。翁先生成為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又身兼《南京早報》的編輯。

儘管職務繁多,翁占秋先生依然醉心於繪製和展覽藝術畫作;他的作品也以人物、風景、大自然和靜物四大類別聞名於美術界。

在南京的任期間,翁占秋先生開始了其著名畫冊 「百菊圖」 的創作, 透過色彩和中西合璧的繪畫造詣, 逼真體現了中山陵 (現代中國之父孫中山先生之陵墓) 滿目琳琅的菊花生態。「百菊圖」匯聚的每一幅菊花譜,都有翁先生身邊聞人好友的題詞或詩作。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 翁先生舉辦畫展的唯一目的,就是支援祖國抗禦外敵的入侵,並且協助數千萬逃離國家的中國難民。他高亢的愛國志和慷慨的慈悲心,深受眾人認同和賞識。

翁占秋先生後來基於健康欠佳的理由,辭掉了官方的職務,全心全意把時間和精神投注在作畫和展覽。

然而,在中國被日軍鯨吞蠶食、攻城掠地的那段歲月,翁先生攜帶大部份的作品,儘量在其它日軍魔爪未侵略的國土籌辦畫展,以募集義款賑濟抗日時代無數受害的百姓。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次世界大戰轟然於中國的抗日烽火歲月中爆發;在日軍趁勢逐步占領東南亞多個地區的當兒,更多的中國民眾也被逼逃離水深火熱戰區求生。

在祖國的土地以外,翁占秋先生曾經於香港、新加坡 [3] [4] [5] 和馬來西亞行畫展,以籌募經費救濟全球飽受祖國內戰迫害的中國同胞。

他所有的展覽是完全在中國的戰爭賑災基金援助。 在他的展覽在馬來西亞怡保市[6],殿下蘇丹霹靂州買他的畫之一。

他的一些作品也捐贈給位於霹靂州的一些寺廟,包括著名的「三寶洞」 [7][8] 和「南天洞」[9][10]

翁先生是創造性的結合東方和西方的繪畫技法。他的風格範圍從現實主義和重視細節表達自由泳。

繼續在海外籌募抗戰經費 的翁占秋先生。

不幸於1945年12月20日在馬來西亞的怡保市辭世。中國福建省龍巖市官方最新發布的紀事,翁占秋先生已被列為成就卓越、的名人之一。

百菊圖

前言寫蔡元培的「百菊圖」
從「百菊圖」的頁面,其中包含由林森寫了一首詩
從 「菊花畫書」 由徐悲鴻的一首詩 徐悲鴻, 國立中央大學美術系教授
殿下蘇丹霹靂州買下這幅畫名為「牡丹」買了這幅畫 「牡丹

這本「百菊圖」書的菊花是翁先生不朽的作品之一。這本書包含畫作,每幅畫並排連接到書法名人寫了一首詩,評論或菊花。

菊花是中國文化的特殊,因為它是第一個在中國培養, 和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及文化中,合稱四君子。翁先生的朋友,有些人在「百菊圖」中寫道包括:

畫作

參考文獻

  1. 巴黎第二大學(en:Pantheon-Assas Paris II University
  2. 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1]
  3. 1939年新加坡展覽,[2]
  4. 新加坡「海峽時報」,[3]
  5. 新加坡的中國賑災基金展覽延長,[4]
  6. [5]
  7. 三寶洞,Sam Poh Tong
  8. 怡保的地標,[6]
  9. 南天洞,[7]
  10. 「南天洞」和明信片等石窟, [8]
  11. Gao Jianfu, [9]
  12. Chen Shu-ren, [1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