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美麗的新疆之旅(楊劍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美麗的新疆之旅》中國當代作家楊劍橫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美麗的新疆之旅

新疆,是個讓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去年六月,受朋友之邀,我終於如願以償。

這一天,我和夫人從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直飛伊犁,中途在烏魯木齊轉機。到達伊犁機場時已深夜,接機的朋友將我送至賓館下榻。

旅途疲憊,一覺醒來已經是上午十點半了。這裡與內地約兩個小時的時差。內地上午上班一般都八點,下班十二點,那裡上午十點上班,下班 兩點,下午依此順推,晚上十點還能看見[[太陽]。這對於我們內地人來說,感到十分新鮮。

早餐後,我們驅車前往果子溝賽里木湖去看看伊梨的美景。

這條通往賽里木湖的路,穿越霍爾果斯口岸,中國哈薩克斯坦的邊界近在眼前。沿着公路,爬行在高山河谷之中,成群牛羊,悠閒自在啃食青草。果子溝大橋,橫跨在大山之間,雄偉壯觀。在大山深處能有如此獨宏偉的工程,實在令人震撼。更讓人大飽眼福的是沿途的風景,碧水藍天,白雲繚繞,白雪皚皚的群山蔚為壯觀。

不到兩個小時車程,我們就到了賽里木湖。一眼望去,湖水清澈,浩瀚無垠。湖邊漫步,從雪山上飄過來的淅淅瀝瀝的小雨和從高山上裹挾過 來的冷風打在身上,加劇了寒冷,不禁瑟瑟發抖。同行的朋友趕緊把他們的外衣脫下來披在我們的身上,一股濃濃的曖流湧上心頭。第一次看 到高山之上的湖泊這麼浩淼,忍不住驚嘆起來。朋友介紹,賽里木湖是大西洋最後的眼淚,也是美麗的神話。湖的四周雪山飛狐,腳下綠草茵茵,遠處浩淼煙波,令人陶醉其中。我們由衷地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人間仙境。

由於時間關係,第二天要返回烏魯木齊。午餐後,伊梨的朋友開車把我們送到機場,依依惜別。下機後,姨妹夫婦早就等候在那裡,熱情地開 車帶我們前往他們的米泉新家。晚上同親朋好友一起吃烤羊,喝伊梨老窖,拉家常,不亦樂乎!

第二天,妹夫開車送我們去吐魯番。途經的達板城,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位於天山北麓的喀拉塔格山腳下,北依天山主峰——博格達峰。此時,我想起了著名音樂家王洛賓先生和他的《達板城的姑娘》,這首優美的動人的新疆民歌,是1938年王先生在蘭州整理維吾爾族民歌譜曲重新填詞而成,也是中國現代第一首用漢語譯配的維吾爾族民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駐足葡萄溝,布依魯河從山間流過,溝谷狹長平緩,溝谷兩岸,懸崖對峙,崖壁陡峭,河水清澈,孕育了串串珍珠般璀璨飽滿圓潤的葡萄,香 甜可口。由於日照充分,晝夜溫差大,這裡有「早穿皮襖午披紗,圍着火爐吃西瓜」的自然習俗。這裡的各種水果和糧食豆蔬都具有一種特殊 的口感,誘人嘴饞。沿溝而上,河水潺潺,猶如迎賓曲,歡迎天下來客。

沿途上,北方的風沙中所有的脆弱嬌美的植物都令人感慨萬千。在乾燥缺水的環境中,只有沙棗樹能頑強抵抗惡劣自然條件,玩強地活下來, 還能長成樹,能開花結果,實屬奇蹟。沙棗樹的葉子與樹幹均能儲存水份,它的葉片長滿了細小的鱗片,而樹幹上插滿了長短不一的刺,都是 為了保存水份,不讓火熱的陽光燒乾水份而長的。田林路渠邊,沙棗成行,既能擋風防沙,又可以成為勞動者納涼避暑之所。茶餘飯後,這裡 的居民還能嗅到花香小憩,甜蜜的沙棗能給孩童帶來快樂,並成為一生美好的記憶。

新疆這個地方,歷來少雨,氣候乾燥,特別是南疆,室內四季都得加濕。但這裡到是一個絕佳的天然乾燥加工廠,收割的糧食不用翻曬自然 干。

到了火焰山,撲面而來的是熱浪滾滾。這裡地表溫度達到七十度左右,這兒的人比孫猴子還耐高溫,真的是八卦爐中煉就的,少女也同鐵扇公 主一樣,手拿大扇卻無法熄滅火焰。熊熊的火焰,把土與高山燒紅,融入一體,變成紅土岩。

雖然這個地方酷熱難熬,但眼前偶爾竄出的幾片紅柳,令人眼前一亮。戈壁上,荒漠溝渠,紅柳隨處生長,它不怕風沙蟲害,在缺少營養的環 境中頑強生長。一團團一簇簇的紅柳迎風搖曳,盛開着紫色的花朵,比江南的睡美蓮更美麗動人。

一路上,更多更美的風景撲面而來,翠綠的胡楊、金色的胡楊、枯萎凋謝而不死還昂首向上的胡楊,都展示着獨特魅力與氣質。胡楊的美讓我 震撼和憂傷,尤其是它枯死之後而又展現出來的求生狀態,彰顯着對生的渴望和與惡劣環境抗爭的頑強。茫茫大漠中的胡楊,是一種聖物的化 身,是一種昂揚的力量,也是西域人靈魂的圖騰。幾千年來,它們生生不息,傳承着一種深邃的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

在這裡,姨妹夫還向我們介紹最常見的覆蓋着沙丘的地梭梭。它們有蓬鬆柔軟的技,灰色的葉子,從根到梢頭,分辨不出哪是技哪是葉,亦無 花香亦無果,所以很少有人憐惜和讚美它。但是這極不起眼的植物,對於新疆人來說,有着極大的價值與作用,它們不僅防風防沙,守林護 田,確保良田不被沙漠吞噬。尤其是勞動在田間的人們在野外壘鍋做飯時,可以就地取材,把它們作為柴火。地梭梭輕柔乾脆,燃燒起來噼啪 作響,猶如伴奏的旋律優美動聽。這裡除了在沙漠造防沙林,耕地周邊也有防護林。市內也遍種花木。所以這裡付出的代價比內地大得多。冬 天,靠積雪以滋養,無雪期每晚必須人工放水澆灌。鹽鹼地都有排灌渠,借水淹排鹼保障收成。一旦水源問題得到解決,新疆就成了一座絕美 的大糧倉。

雖然疲憊,但一路上的景色卻讓我們流連忘返。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又驅車去往新疆著名的天山天池。時值六月中旬,這裡的美景又讓我們驚嘆不已。一進天山,雪松林立,山頂還能觀賞到

皚皚白雪真是令人稱奇!如果是冬天造訪這裡,一定會看到從天而降的雪片如鵝毛,似梨花,宛若人間童話。如果能在高山雪野中徒步、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塑雪雕,該多好呀!可惜這霧淞、霧靄、冰桂、冰晶、冰雕的畫面,只能在心裏面幻想了。而眼前碧清的湖水,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迷人!真不知道,這個被稱為「王母娘娘的洗腳盆」還蘊藏着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與傳說呢?

三天的新疆之行,令人終身難忘。新疆的美雖不如江南溫婉而秀雅,但她的廣博、豪放、粗獷、富饒,更具魅力。[1]

作者簡介

楊劍橫,男,四川綿陽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