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德尼·羅伯特·波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德尼·羅伯特·波特英語:Rodney Robert Porter,1917年10月8日-1985年9月7日),英國生物化學家,出生於蘭開夏郡牛頓勒威洛斯Newton-le-Willows。他曾在Ashton-in-Makerfield語法學校接受榮譽學士學位的教育。[1]

生平

1939年,在利物浦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並獲得博士學位。

1940-46年,在二次大戰年代曾在RA,RE和RASC服役,並獲得少校軍銜。

1942年,他在入侵阿爾及利亞的第一軍團中任職,在西里西(Silicy)和意大利的入侵中任職第八軍。他一直留在意大利,奧地利希臘和克里特島的地中海中央部隊,直到1946年1月。

1948年在劍橋大學學習。在劍橋大學F. Sanger博士的指導下 研究蛋白質化學。

1948年,Porter教授開始研究抗體的結構,但在搬到Mill Hill時,他與AJP Martin博士合作研究了蛋白質分離方法。特別關注的是色譜分離方法。

1949年,加入了美國國立醫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他又獲得了一個博士學位。

1958-59年,在他返回到抗體化學結構的研究,從而發現了用木瓜蛋白酶分裂產生的三個片段。他在聖瑪麗醫院醫學院繼續這項工作。

1960年,他加入倫敦大學聖瑪麗醫院醫學院擔任第一位輝瑞免疫學教授。

1962年,提出了抗體的肽鏈結構。自移居牛津大學以來,他一直關注抗體結合位點的結構,免疫球蛋白的遺傳標記以及最近的一些早期補體成分的化學結構。

1967年,他被任命為牛津大學惠特利生物化學教授和牛津三一學院院士。

1985年9月6日,羅德尼·羅伯特·波特(Rodney R.Porter)去世。][2]

獎項與榮譽

1964年,皇家學會會員。

1966年,蓋爾德納基金會功績獎。

1967年,汽巴獎章(生物化學學會)。

1968年,美國血庫協會卡爾·蘭德斯坦納紀念獎。

1972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外國會員院士。

由於對抗體化學結構的研究,而於1972年與傑拉爾德·埃德爾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