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脈小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網脈小檗 |
中文學名:網脈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reticulataByhouw.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小檗科 屬:小檗屬 |
網脈小檗(學名:Berberis reticulataByhouw.)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可達2.5米。幼枝常紫紅色,莖刺單生或三分叉,細弱,老枝常無刺。葉紙質,倒卵形,葉緣平展,每邊刺齒;傘形狀總狀花序,序軸和花梗常帶紅色;花梗無毛;花黃色;外萼片橢圓形,內萼片長圓形,花瓣倒卵形,漿果卵圓形,鮮紅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於中國陝西。生長在山坡、山樑灌叢中或冷杉林下。海拔1400-3000米。
基本內容
- 中文學名: 網脈小檗
- 界: 植物界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毛茛目
- 屬: 小檗屬
- 拉丁學名: Berberis reticulata Byhouw.
- 門: 被子植物門
-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 科: 小檗科
- 種: 網脈小檗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2.5米。老枝棕灰色或帶紫紅色,圓柱形,具條棱,無疣點,幼枝常紫紅色,光滑無毛;莖刺單生或三分叉,細弱,長不及1厘米,老枝常無刺。葉紙質,倒卵形,長2-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圓鈍,基部楔形,上面暗綠色,中脈中下部凹陷,背面灰白色,不被白粉,中脈明顯隆起,兩面網脈明顯隆起,無毛,葉緣平展,每邊具10-20刺齒;葉柄長2-12毫米。傘形狀總狀花序由5-8朵花組成,長1.5-3厘米,不具總梗,序軸和花梗常帶紅色;花梗長4-7毫米,無毛;花黃色;苞片長約1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橢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內萼片長圓形,長約7-7.5毫米,寬4-4.5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淺缺裂,基部部縮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3.5毫米,藥隔先端突尖;胚珠5-6枚,無珠柄。漿果卵圓形,長7-8毫米,直徑5-6毫米,鮮紅色,頂端無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6-7月,果期8-9月。[1]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400-3000米的山坡、山樑灌叢中或冷杉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
近種區別
該種系根據Purdom采自陝西的種子(Purdom 644),在美國阿諾得樹木園培育出的植株而命名。該種葉形、脈序以及葉緣刺齒極近秦嶺小檗Berberis circumserrata(Schneid.)Schneid .,但該種為傘形狀總狀花序;後者為簇生花序。易於區別。
參考文獻
- ↑ 小檗是一種什麼花卉植物?小檗的別名及簡介,花語谷,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