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缸瓦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缸瓦窯,遼代官窯,創燒於遼代早期,延續至金元。窯址位於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猴頭溝鄉缸瓦村,按照發現地命名為赤峰缸瓦窯,又稱赤峰窯,日本人訛作「干瓦窯」。其窯場範圍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產品以白瓷為主,兼燒白地黑花、茶葉末釉、三彩及單色釉等器物,是遼代陶瓷的代表。1996年窯場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1]

遺址簡介

缸瓦窯窯址規模很大,覆蓋面積達3至5平方公里,文化堆積厚達1至4米,遠超同時期其他窯場。現有龍窯遺址一座,為北方地區所罕見。周邊自然及商業環境均適於陶瓷製造:南部有烏台圖河,地下水也很充沛,解決了水源問題;四周林木茂盛,解決了燃料問題;南部山中至今仍留有大量的瓷土,原料不會匱乏;據此不遠的松山州更是遼人商賈集散地。該窯以產品多樣、並具有典型契丹遊牧民族特點的瓷器而著稱,對於研究契丹社會、文化、經濟以及制瓷工藝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歷史

據信,在缸瓦窯從事制瓷的工人均為漢人,大多是由磁州窯、定窯等處俘獲、遷徙而來。遼代仿效宋代,設置官窯,同時燒造一種低溫釉陶,即遼三彩。

代表作品

白釉黑彩罐

遼。高18.5厘米,口徑19.7厘米,足徑15.8厘米。胎質白而微黃,粗糙堅硬,敷白色化妝土,外罩白釉。罐口沿外捲成唇狀,短頸、圓腹、平底。肩部劃雙弦波紋一圈,腹上部刻劃纏枝牡丹紋,且填黑彩作地,三大朵盛放牡丹枝繁葉茂,充滿勃勃生機,上下各飾弦紋一道。這是遼器典型風格,穩重而豪放,富有民族風情。此器堪稱赤峰缸瓦窯代表之作。

赤峰窯白釉剔花梅瓶

遼。高42.5厘米,腹徑19厘米,口徑7.2厘米,底徑10厘米。現藏首都博物館。此瓶胎為淡黃色,施有白色化妝土,釉色微黃。小口外捲成唇,短頸,豐肩,斜腹,往下漸收,外撇小平底,圈足。肩至腹部刻劃黑地白花圖案,花紋為四葉牡丹和纏枝牡丹,花朵豐滿,剔花剛勁有力。下腹刻劃一圈線條簡潔流暢的復瓣仰蓮。整個器形及裝飾皆精緻優美,為遼瓷中之珍品[2]

視頻

缸瓦窯 相關視頻

到大中缸瓦窯買個瓦鍋,順便看看這窯燒陶瓷的工場!
橫山缸瓦窯至東田令鄉道即將改造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