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塔利·金茨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維塔利·金茨堡 | |
---|---|
原文名 | Vitaly Lazarevich Ginzburg(英文) |
出生 |
莫斯科 | 1913年10月4日
逝世 | 2009年11月8日 |
國籍 | 俄羅斯 |
語言 | 俄語 |
教育程度 | 莫斯科大學 |
職業 | 物理學家 理論物理研究者 |
信仰 | 無神論 |
英文翻譯為金茲伯格,物理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他的科學研究工作涉及超導體和超流體、無線電傳播、天體物理學、宇宙射線的產生、等離子體、晶體光學等領域。年輕時曾參與蘇聯氫彈的研製工作,因提出了鋰氚化合物燃料為蘇聯氫彈成功爆炸作出了重大貢獻。俄羅斯科學家阿爾費夫評論說,維塔利·金茨堡是世界級的科學家,[1]
生平簡介
維塔利·金茨堡1916年10月4日生於莫斯科。1942年,莫斯科大學授予金茨堡物理學博士學位。此外,金茨堡曾任列別傑夫物理研究所理論室主任、俄羅斯科學院顧問,發表過400多篇科學論文及10多部關於理論物理、天體物理及宇宙射線方面的專著。 他在上世紀50年代與一些科學家率先提出了有關二型超導體的理論。
他在上世紀50年代與蘇聯科學家列夫·郎道(郎道因對凝聚態的研究成果獲得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率先提出有關Ⅱ型超導體的理論。2003年,因在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上的開創性貢獻,87歲高齡的金茨堡與另外2名科學家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09年11月8日晚間因病於莫斯科去世,享年93歲。[2]
研究領域
在前蘇聯和現在的獨聯體國家中,科學界沒有人不知道維塔利·金茨堡。蘇聯百科詞典上就有他的生平和科研工作介紹。維塔利·金茨堡1938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物理系,1940年進入俄羅斯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工作,1966年當選前蘇聯科學院院士。他的科學研究工作涉及超導體和超流體、無線電傳播、天體物理學、宇宙射線的產生、等離子體、晶體光學等領域。[3]
突出貢獻
1950維塔利·金茨堡與蘇聯科學家列夫·郎道(因對凝聚態的研究成果獲得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出一種描述超導等現象的公式,在此基礎上,1957年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提出了一種能夠解釋II型超導體特性的理論。這一理論認為,II型超導體中的電流形成了一個個小旋渦,如同水流中的旋渦一樣,這些旋渦形成了一個有序的點陣,就像排列整齊的士兵方隊一樣。這樣可以使超導體中電子運動的阻力消失,又可以使磁場能夠從點陣中的通道通過。可以這樣理解:讓混亂的人群前進的難度很大,而讓排列整齊的士兵方隊前進很容易,前進的阻力大大減少,這就是II型超導體電阻消失的原理;同時,士兵方陣隊與隊之間的通道很容易讓人們通過,這就是II型超導體允許磁場通過的原理。從此,物理學對超導理論的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
1943年正當蘇聯衛國戰爭進入轉折時期,維塔利·金茨堡及其同事被撤離到喀山。在這裡維塔利·金茨堡開始研究超導現象。從此,他對超導體和超流體現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以後的幾十年裡,他在超導體和超流體領域的研究論文超過百篇。
1950年,維塔利·金茨堡與郎道提出了描述超導現象的理論公式。1957年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在維塔利·金茨堡提出的理論基礎上,成功地解釋了II型超導體特性的理論。但維塔利·金茨堡承認,當時他研究超導現象時並沒有想到它能在實踐中獲得如此廣泛的運用。比如,在核磁共振成像和粒子加速器等領域。[4]
所獲榮譽
被記錄於前蘇聯百科詞典
- 1953年,獲得蘇聯國家獎。
- 1966年,獲得蘇聯最高獎章--列寧勳章。
- 200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