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统一高考)
前往: 導覽搜尋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原圖鏈接來自 快資訊 的圖片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普通高考或高考或統一高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要的全國性考試之一,是中國大陸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考試,是由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舊高考模式地區的普通高考於每年的6月7、8日舉行,新高考模式地區則於每年6月7、8、9、10日舉行。

普通高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統一組織調度,根據教育部公布的《考試大綱》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實行自主命題的省級教育考試院命題。目前,高考考試試卷分為由教育部命題的新課標全國Ⅰ、Ⅱ、Ⅲ卷,新高考全國一、二卷和由地方自主命題的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卷。

普通高考采閉卷考試形式,考試科目根據個人選擇而不同,必考內容為語文、數學和外語。舊高考模式省份省份文史類和理工類考生分別參加文科綜合(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和理科綜合(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科目考試。新高考模式省份採取「3+1+2」模式[1],考生可在選擇首選科目(物理、歷史二擇一)後,自由選擇歷史、地理、化學、生物中的兩個科目作為選考科目。自主命題省份另有其他類別考試方式。

高考制度的恢復

在1976年四人幫倒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於1977年8月4-8日在人民大會堂親自主持召開了由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鄧小平決定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並恢復了全國高考,恢復高考後第一次高考於1977年12月舉行,各省考試時間不一,例如北京市是12月7-9日(共三日),上海市是12月11-12日(共兩日),是次高考也成為唯一一次在冬季舉行的高考。1978年高考,全國首次實施統一命題,分省錄取。

1994年至1999年期間,除上海市外的全國所有地區均採用「3+2」考試制度。「3」指「語文、數學、外語」、「2」指文科「政治、歷史、地理之中選2」、理科「物理、化學、生物之中選2」 此後,在「3+2」的基礎上又發展出全國廣泛使用的「3+X」的考試制度。

現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分地區,每年舉行一次高考:2003年以前在7月舉行,2003年開始改為每年6月舉行。部分省市每年舉行兩次高考,多增加的一次在1月舉行,稱為春季高考(春招)。

1985年,上海市採取獨立命題。2002年,北京市(北京市的理科綜合考試在採用全國卷,即和全國統一考試的理科綜合試題相同,從2004年起改為獨立命題),廣東省和河南省共用一套相同的試題,其他地區使用全國統一試題。在2004年擴大分省組織高考命題的範圍,重慶市、天津市、遼寧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採取獨立命題。2006~2007年,四川省陝西省海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先後加入獨立命題。至此,實施獨立命題的省、市達到18個,考生人數約占中國高考考生總數的2/3,但是由於自主命題帶來的負面影響隨即出現,包括難度不穩定,試題質量下降等。同時,使用獨立命題的省市也能在部分科目上採用全國統一試題,例如江蘇卷英語聽力部分一直採用全國Ⅰ卷,2006年陝西卷在理科綜合試使用了「理科綜合(全國Ⅰ卷)」,浙江省在2017年高考改革後英語科目使用全國卷。2014年教育部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後,增加了使用全國卷的省份,至2016年共有25個省份回歸全國卷。2020年6月,浙江省宣布將在2023年「語數英」科目使用全國卷。

高考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所有大學都根據高考分數錄取學生,因此很多中國人把高考認為是決定人生的關鍵,高考影響整個人生的走向。也有部分大學開始試行「自主招生」,作為與高考互補的手段。

高考自2001年取消年齡和是否單身的限制,任何具有適宜教育程度者均可以報名參加高考[2]

由於適齡人口減少等原因,2009年開始,高考報考人數逐年減少,部分省市減幅達10%。

視頻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相關視頻

優化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環境
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開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