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芬蘭白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紐芬蘭白狼 |
中文學名: 紐芬蘭白狼 |
紐芬蘭白狼,又稱北美白狼,是一種體大、頭長的狼種,全身皆白,只有頭和腳呈淺象牙色。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這些長達兩米,重逾70公斤,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狼,總是成雙成對廝守,終身相親相愛。1911年,它們成為北美洲灰狼許多亞種中第一個滅絕的亞種。[1][2]
發展歷史
十九世紀,當歐洲漁民們在紐芬蘭的海岸上搭起一排排棚屋,曬魚乾,煉魚油,打算安居樂業時,他們就開始抓捕好客的貝奧圖克人來當作自己的奴隸。貝奧圖克人只得逃離豐饒的漁場,躲進森林,以採集為生。宣布占領了紐芬蘭的英國人繼而頒布法令:殺死一個貝奧圖克人,就可以得到若干領土、牲畜和金錢。這是他們一貫的政策。到了1800年,貝奧圖克人終於被消滅了。英國人下一個目標是白狼,因為白狼總是襲擊他們的家畜。
1842年,英國紐芬蘭地方政府以保護馴鹿不受狼威脅為由,下令懸賞捕殺和毒殺白狼,公狼,母狼,小狼一律格殺勿論。白狼聰明堅韌,晝伏夜出,而且茫茫冰雪完全掩蓋了他們的行蹤,獵殺頗為不易。隨着移民的不斷湧入,白狼被追趕得走投無路,再加上白狼分布範圍廣,與人的衝突是無法避免的,這樣人們更加憎恨白狼,一隻只白狼被殺害。人們甚至在鹿的屍體中注入馬錢子鹼,放在白狼可能經過的地方,這樣無論是公狼母狼還是小狼都無法逃脫厄運。這種投毒方式不僅害死了白狼,別的野生動物往往也不能倖免於難。不久,白狼遭到毀滅性打擊。
1911年,大自然的傑作,紐芬蘭白狼,悄無聲息地滅絕了。它們成為北美洲灰狼許多亞種中第一個滅絕的亞種。20世紀初北美地區還有20種狼,可是只剩下7種了。
形態特徵
白狼擁有美麗的白毛和柔美的身段,有人加以詩意的想象稱之為「夢幻之狼」。紐芬蘭狼是狼的亞種之一。平均體長約1.7米,體重45千克。原生活在加拿大東岸的紐芬蘭島上,因人類捕殺而在1911年滅絕。據描述,它的身型大,體毛灰白色和黑色相雜,冬天長的被毛容易偽裝。這些長達2米,重逾70千克,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狼,總是成雙成對廝守,終身相親相愛。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髮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伸縮或略能伸縮。在寒冷的天氣中狼可以減少血流接近皮膚,以保存體溫。腳掌墊保暖的調節獨立於與身體其餘部份,當掌墊接觸冰雪時,可以維持在略高於組織凍傷的溫度。尾多毛,較發達。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
生活習性
夜行性
白狼和北半球的狼一樣成群結隊,公狼和母狼成雙成隊。它們常常多個家族在一起生活。
夏天,狼群出獵主要是在夜間,白天炎熱時休息,但是冬天食物較少,飢餓的狼群會日夜不停地獵食。北美白狼嗅到獵物,先是緩步前進,走到近處突然衝上前去。狼群為狩獵而成群結隊,且十分合作,會維持井然有序的共同體制,一致行動。每當單一個體攻擊頑敵,久久無法取勝,或將敗陣下來時,它們便會集體行動,從四處湧來,合力制壓獵物。
狩 獵
狼群狩獵時會全體出動協力合作。在找尋獵物時多排成一縱隊,以每小時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進。追趕獵物時,可一追數十公里,將獵物驅趕到很不好走的地方去,它們可以一直跟着獵物,直到獵物筋疲力盡時,才加以擊殺。狼群如果遇到成群的獵物。就先加以追趕。當獵物中比較年老體弱或生病者漸漸落後脫隊了,就獵殺這些落後的獵物。
食 物
食肉,馴鹿是紐芬蘭狼的主要食物,也捕捉海狸,田鼠和其他齧齒目動物。原本由紐芬蘭灰狼所占據的生態位,已被來自加拿大大陸的東方郊狼所替代。 狼是地球上除了人類以外分布最廣的動物,過去世界上有30多種狼。它們的皮毛多為茶色和暗灰色,只有一種是白色的,又被稱為夢幻中的狼,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白狼全身皆白,只有頭和腳呈淺象牙色,在大雪中這無疑是完美的保護色。白狼和北半球的狼一樣成群結隊,公狼和母狼成雙成對。他們常常多個家族在一起生活。
領 域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獵的領域,並有狩獵專用的通道,這些通道有時長達100公里。在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種獵物出沒。狼群常在這些狩獵通道上巡邏,並在各處塗上由身體所分泌的臭液或糞便,作為自己領域的標記。
繁殖
北美白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為不同等級,占統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隨心所欲進行繁殖,處於低下地位的個體則不能自由選擇。春夏之季是它們的繁殖季節。雌狼產子於地下洞穴中,雌狼經過六十三天的懷孕期,生下三隻到九隻小狼,也有生十二、三隻的。沒有自衛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過一段日子,公狼負責獵取食物。小狼吃奶時期大約有五、六個月之久,但是一個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三、四個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隨父母一道去獵食。半年後,小狼就學會自己找食物吃了。春夏之季是它們的繁殖季節。
紐芬蘭白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