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羅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羅素
原圖鏈接
國籍 英國
別名 羅素伯爵
職業 政治家

約翰·羅素,第一代羅素伯爵,KG,GCMG,PC(John Russell, 1st Earl Russell,1792年8月18日—1878年5月28日),Russell (of Kingston Russell)Earl。19世紀著名的英國首相(1846~1852、1865~1866)。他的孫子伯特蘭·羅素是著名的哲學家、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生平簡介

19世紀中期的英國輝格黨自由黨政治家,曾任英國首相(1846~1852、1865~1866)。1813年進入國會並成立輝格黨。1835年,在梅爾本子爵的政府擔任內政國務秘書,這段日子,他減少了經濟犯罪行為數量,並且開始實施公共教育。1840年代,他積極地推廣自由貿易,並迫使羅伯特·皮爾離職。1846年羅素成為首相,在位其間,主要功勞就是就是建立工廠每日十小時的工時和成立公共健康委員會,但後來政黨的分裂讓他後來社會跟經濟的改革失敗。


性格特徵

就如一位女眷有一次承認的那樣;羅素一家是些非常古怪的人。他們屬於貴族中的反叛階層。他們絕不會忘記他們曾發動過一次革命。約翰·羅素勳爵同他們別無二致。他1792年8月18日誕生於威斯敏斯特的赫特福德街,是第六代貝福德公爵的第三個兒子。他長的虛弱矮小,只有5.75英尺高,體重112磅。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到了晚年他成了漫畫家取笑的對象。在他競選議員時,選民雖然覺得他的個人太矮了,但都同意他的如下解釋:他本來是比較高的,但「擔驚受怕和為爭取通過選舉修正法案而進行的鬥爭使他變矮了」。他在威斯敏斯特公學學習了一年,發現那裡生活艱苦。而後,一位牧師受託負責他的教育。在他17歲的時候,他很不情願的被送到愛丁堡大學。出於他的意料,他很喜歡這所學校。從愛丁堡大學畢業後,他到南歐做了廣泛的遊歷,在厄爾巴島同拿破崙長談。據家庭內部的傳說,在同拿破崙見面時,22歲的約翰勳爵向拿破崙詳談了羅素家族的情況;拿破崙沒有置評,二世走到房間的一角解手去了。據約翰勳爵說,在會見中,他讓拿破崙占了大部分談話時間。拿破崙對他的來訪者如何看不得而知,不過事情很清楚,甚至在22歲,約翰勳爵就已是一位很傲慢自負的年輕人了。

畢竟,他已是由家族控制的塔維斯托克選區的一名(輝格黨)議員了。不過,他那時候身體欠佳,他到國外遊歷或用於寫作的時間比到下院的時間要多。由於當地的美以美會教徒對他在祈禱時說的一句話感到反感,他在1830年的選舉中丟掉了塔維斯托克選區的議席。他發表了一部《阿隆卡修女》的小說,和用自由詩寫的一個五幕話劇《唐·卡洛斯》,但從未上演過。本傑明·迪斯雷利在幾年之後曾說過,這本小說,是「我國文學中最蒼白無力的浪漫作品,」而《唐·卡洛斯》則是「我國語言中最蒼白無力的悲劇。」大約在同一時期,羅素還寫過一本關於他的祖先威廉·羅素勳爵的傳記。(威廉·羅素在暗殺查理二世及其兄弟詹姆斯的拉伊大廈秘密計劃敗露後在1683年被處決。)

在那幾年中,這位瘦小的青年同其他青年所感的一樣;追逐女人,向自己同階層的姑娘求婚。雖然流傳者關於他生個私生子的說服,但沒有任何證據。霍蘭夫人的女兒和埃米莉·考珀小姐都拒絕了他的求婚要求。

就才智和交際而言,約翰勳爵是出類拔萃的。但作為一個人,他顯得笨拙而難以與之相處。一如他的兄弟對他說的那樣:「你是一個追求和習慣都固定不變的人---找一位水性楊花、輕浮浪漫、花枝招展、跳舞成癖的妻子,那就毀了你了。」他給同時代的男子留下的印象是:他是一位沉着冷靜出奇的人。西德尼·史密斯是這樣描述羅素給他留下的印象的:「他能夠為病人開刀取結石,能夠建造聖保羅教堂,或者能夠統帥英倫海峽艦隊,從他的舉止神態誰也看不出來,病人已經死亡,教堂已經坍塌,艦隊已被打的七零八落。」時隔40年,約翰勳爵對史密斯這種嘲笑任然憤然。

相位沉浮

在他認為屬於他自己的那些功勞(如選舉修正法案)被記在任何其他人的賬上時,他就顯得格外激動。正是他發表了那篇提出這一修正法案的講話才使他出了名。確實,人們可以說,那時,即1832年在他40歲的時候,他的聲望達到了頂峰。1835年,約翰勳爵在他的選區所在地德文郡競選時,瘋狂的愛上了一個漂亮的小寡婦里布爾斯代爾夫人。他在冒昧地向她求婚之後,同他結了婚。他當時43歲。他們生了兩個女兒,結果1838年他的夫人就去世了。

這次選舉的結果並不理想。在輝格黨一側,羅伯特·皮爾領導的托利黨擴大了勢力。在他的另一側,激進黨人的力量得到了加強。皮爾出任首相,直到被梅爾本子爵取代他為止。約翰勳爵在皮爾領導的內閣中任內政大臣,並擔任下議院議長。他的舉止使他在下院頗不得人心。「翻了車是約翰尼故作鎮靜,厚這臉皮,對批評置若罔聞。」 利頓勳爵在《新泰門》中這樣寫道。

國王威廉四世對他也不欣賞。國王認為,他存心要破壞愛爾蘭教會的權利。1846年,愛爾蘭大饑荒和英格蘭的穀物歉收使皮爾政府垮了台,致力於實行自由貿易的約翰勳爵接任了首相職務,雖然他在下院只有250名支持者。不過,反對派發生了分裂,坦以沒有指望了。

愛爾蘭饑荒之後,出現了財政恐慌,從俄國和美國購買的穀物使得黃金大量外流。結果,在1847年出現了向銀行擠提存款的浪潮。對財政問題一竅不通的約翰勳爵向阿爾伯特親王解釋了所發生的一切。他們找來皮爾,他向他們兩人解釋了銀行法的作用。這時憲章運動掀起了高潮,在倫敦肯辛頓康芒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在這關鍵時刻,內政大臣喬治·格雷爵士很沉着。威靈頓許諾許諾要給憲章派充分的潛逃機會。當局徵召了17萬警察,軍隊任然忠於政府。約翰勳爵用藍皮書堵住了他在倫敦的住宅的窗戶。不過,憲章派領導人費格斯·奧康納同所有的人一樣,對事態的發展驚恐不安,他保證一切活動將悄然結束。事情果然也就這樣了結了。

更有甚者,他向政府透露了暗殺約翰勳爵的陰謀。難怪女王希望「這個國家的光輝榜樣將會遏制法國製造的罪惡先例。」

在這種動盪不安在情況下,約翰勳爵及其各位大臣疏遠了激進黨人,而向皮爾派伸出了手。但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皮爾派認為,他們有朝一日能贏得政權,而根本不必同約翰勳爵結盟。1851年,約翰勳爵第二次結婚,娶得是范妮·埃利奧特小姐,他們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

1851年底,外交大臣帕麥斯頓在未與同僚商量的情況下制定了毀滅性的對外政策,使維多利亞女王感到害怕,使約翰勳爵非常生氣。在帕麥斯頓對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的政變表示贊同之後,首相解除了他的職務。人們警告首相說,「帕麥斯頓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事情果然是這樣的。在表決一次無足輕重的法案時,帕麥斯頓擊敗了政府,約翰勳爵只好認輸。

約翰勳爵的兄弟貝德福德公爵說:「大家感到不滿的是,你不是一位稱職的首相。」各大臣各自為政的情況很嚴重。更有甚者,約翰勳爵總是漫不經心,無所事事,不謀其政。女王曾對他的行為表示不滿。他自己的追隨者也發現他冷若冰霜。他不具備一位偉大的,受人愛戴的領袖應由的那種天賦。

難兄難弟

1852年,由德比--迪斯累利領導的內閣上台執政。接着,由阿伯丁伯爵為首的一屆內閣又在同一年取代了德比--迪斯累利領導的內閣。阿伯丁勳爵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蘇格蘭人,他拼湊起一個聯合政府,約翰勳爵任下院議長。原先想讓他任外交大臣,但他以工作繁忙為理由婉言謝絕了。

很快,新內閣在國內國外都遇到了困難,約翰勳爵認為阿伯丁會象許諾的那樣讓位與他,但阿伯丁沒有這樣做,女王不喜歡約翰夫人,對約翰夫人拒絕在巴爾莫勒爾侍奉她感到不悅。更為重要的是,英國已經陷入了同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而且非常明顯,戰爭進行的很不順利。當一名叫作羅巴克的議員提出動議,要求對戰爭進行調查時,約翰勳爵對女王和阿伯丁說,他不能抵制這項動議,他必須辭職。巴羅克的動議獲得了通過,聯合政府宣告倒台。約翰勳爵由於脾氣暴躁、任性固執而毀了自己。對於這一點,女王馬上看出來了。帕麥斯頓領導的新政府派他到維也納去談判一項和平解決的辦法。他的使命沒有成功。

在奧爾西尼向拿破崙三世投擲了一顆炸彈之後,帕麥斯頓建議通過立法來對付在英國國土上策劃暗殺的陰謀。上面提到的那枚炸彈的零件時英國製造的。但是,英國公眾對巴黎報界的激烈的反英宣傳反應強烈。約翰勳爵把這看成是向帕麥斯頓報仇的一個機會。政府倒了台,女王召來德比伯爵任首相。他領導的政府只維持了幾個月的時間。帕麥斯頓和約翰勳爵在威利斯盧姆斯舉行的一次會議上公開和好。可以認為,現代英國自由黨就是發端於這次會議的。

女王被迫在她所不喜歡的兩個人---帕麥斯頓和約翰勳爵---之間進行選擇。他選了帕麥斯頓。約翰勳爵出任外交大臣(1859年)。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的情緒一下好轉了。當時,歐洲面臨的重大問題是,把意大利從奧地利帝國的統治下解放出來,使之在加富爾的領導下獲得統一。同帕麥斯頓和格萊斯頓一樣,約翰勳爵持強烈的親意大利人的立場。但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帕麥斯頓政府產生之日,正是法國人在馬真塔戰役和索爾費里諾戰役擊敗奧地利人之時。法國將在意大利確立的宗主地位絲毫不會比奧地利人的可愛些。當法國人同奧地利人商定在他們之間瓜分意大利之後,問題變得更複雜了。不過,瓜分的計劃證明是行不通的。由於拿破崙三世似乎還不知道他到底是站在意大利人一邊,還是站在羅馬教皇或奧地利人一邊。這個計劃就更行不通了。

事態發展急轉直下:拿破崙三世奪取了尼斯和薩瓦;加里波第攻克了那不勒斯王國;加富爾占領了羅馬教皇國的領地。約翰勳爵在沒有與同僚商量的情況下起草了一則快訊,宣布英國政府「注視着意大利人馬建立了自己的自由大廈的可喜前景。」由於這一聲明,約翰勳爵把英國同現代意大利王國的誕生連接在了一起。

過來不久,他被晉升為羅素伯爵,但仍在外交部供職。在美國爆發南北戰爭和《阿拉巴馬號》巡洋艦離開伯肯黑德去危害北方商業利益時,羅素伯爵正好在外交部。 羅素伯爵後來為自己辯解道,他允許《阿拉巴馬號》巡洋艦離開利物浦是出於善意。不過,英國最終不得不支付1500萬美元的賠償金。

同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一樣,羅素伯爵深信,南方將贏得這場戰爭。在德國和丹麥之間就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發生的爭端中,羅素伯爵和帕麥斯頓再次失策,他們先是威脅俾斯麥,人後又被迫以最屈辱的方式攤牌。

在帕麥斯頓於1865年去世之後,羅素伯爵第二次出任首相,格萊斯頓任下院議長。這屆內閣在八個月之後就倒台了。倒台的原因是,在議會改革選舉修正法案問題上發生了不可挽回的分裂。格萊斯頓接替了他在黨內的職務。不過,議會選角法修正案問題已經提了出來,直到最後也不能否認這一點。

參考資料

1. 圖片來源 2. 圖片來源 3. 英國歷屆首相小傳---喬治 馬克西姆 湯姆森著。新華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