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安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安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區大悟縣,南連新洲區,北靠河南省新縣,總面積為1796平方千米。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紅安正式建縣。曾養育了理學奠基人、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明代思想家李贄,現代翻譯家、文學家葉君健,歷史學家馮天瑜,經濟學家張培剛等一大批名臣學士。大革命時期,這裡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紅安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陳錫聯、韓先楚、秦基偉等223位將軍,因此成為「中國第一將軍縣」。

2019年,紅安縣下轄10個鎮、1個鄉。2017年,紅安縣常住人口60.9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53.81億元(現價),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3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3.7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2.7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7.79:47.94:34.2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323元。

歷史沿革

明、清、屬黃州府。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正式批准建縣。割麻城的太平、仙居兩鄉20里甲(110戶為里,里分10甲),黃陂的灄源鄉8里甲,黃岡的上中和鄉12里甲為新建縣所屬,定名新安縣,不久改為黃安縣。

民國三年(1914年),屬江漢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湖北省政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第三、四行政督察區合併為第二行政督察區,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第二行政督察區改為湖北省鄂東行署,又屬鄂東行署。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鄂東行署復改為第二行政督察區,仍屬第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4月,屬鄂豫邊區第三行政區,5月屬孝感專區。

1952年6月,改屬黃岡專區。

1952年9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改黃安為紅安。

1996年,黃岡地區改為黃岡市,紅安屬黃岡市。

地理環境

紅安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區、大悟縣,南連新洲區,北靠河南省新縣。介於東經114°23′—114°49′,北緯30°56′—31°35′之間,總面積為1796平方千米,縣城距湖北省會武漢100千米。

紅安縣地勢北高南低,海拔高度一般為200米。縣東北部為山區,坡度15°—40°,最高點為縣北的老君山,海拔840.5米。縣境最低處是南部的太平橋鎮與新洲縣交界的倒水河畔杜家灣,海拔僅30米。紅安縣南部多丘陵,坡度5°—20°。全縣河谷平原少,為半山半丘陵地區。

紅安縣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7℃,極端最高氣溫為41.5℃,極端最低氣溫為-14.5℃(1969年1月31日)。無霜期平均為236.4天;日照雨量:年均總日照為1998.8小時,占可照時數45%。

紅安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共100條,全長817.7千米,屬山丘區間歇性河流。主要河流有倒水、灄水、舉水。

自然資源

紅安縣有大、中、小型水庫140座,其中大型2座,中型4座,小(一)型23座,小 (二)型111座,總庫容6.2億立方米,有效庫容4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48.77萬畝。

紅安縣土地總面積179752.91公頃,占全省總面積的0.97%,農用地總面積153036.81公頃。

紅安縣共發現礦床和礦化點56處,其中有可開發利用的礦產地21處。主要有螢石、大理石、蛇紋石、花崗岩、硅石、重晶石、金紅石、石英石等。

螢石,礦品含氟化鈣量65—90%,品位居中國第一,產品獲湖北省和冶金部優質獎。

大理石,儲量16600萬噸,其中能加工成豪華型孔雀綠板材的礦體占70%。

花崗岩,儲量超過1億噸,色灰黑。

紅安縣境內野生植物有木本80科、115屬、267種、草本54科、150種。主要有用材樹種、經濟樹種、園林綠化樹種、竹類、中草藥、牧草等,優勢的樹種有松、杉、木樂等;中藥材盛產桔梗、金銀花、夏枯球、白朮等。

風景名勝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湖北省紅安縣稞子山,是為了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鬥爭中犧牲的先烈們而於1990年在原紅安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擴建而成。陵園內有烈士紀念碑、烈士祠、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館、紅軍幹部骨灰堂、紅安縣革命博物館、李先念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等大型紀念建築物。革命烈士紀念館內共展出著名烈士230餘人的遺物、照片、詩抄和雕塑等展品。

湖北金沙湖國家濕地公園

湖北金沙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長江一級支流倒水河中部,紅安縣城西郊,規劃總面積1903.37公頃,其中濕地面積1590.69公頃。濕地公園規劃為5大功能區:濕地保育區、濕地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濕地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金沙湖是以入庫溪流、水庫、沼澤、洪泛濕地、洲灘與環湖森林組成的濕地森林複合生態系統,屬人工庫塘濕地,獨特的環境,造就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其中植物資源有96科、205屬、318種,有水生植被1個植被型,3個植被亞型,17個群系。鳥類有77種,隸屬14目34科,與濕地緊密相關的鳥類有30種,是西伯利亞--澳洲的候鳥遷徙路線上一處重要的中轉站;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栗鳶、白琵鷺、紅腹錦雞、雕鴞、鴛鴦、穿山甲等。金沙湖的土著魚類共有29種(含亞種),隸屬7目14科29屬。土著魚類中以鯉科的種類最多,有15種,金沙湖魴,為金沙湖特有魚種,已被列入農業部種質資源保護名錄,金沙湖濕地水面寬闊,河岸線曲折連綿,擁有大小島嶼22個,構成了河中島、山外山、山-復、山水環抱的獨特景觀。水質常年達國家地表水二類標準,是紅安縣20多萬居民飲用水源地,[1]

紅安天台山

紅安天台山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靈秀」而著稱,更有「紅色聖山」之譽。天台山是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的起源地。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不僅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三支紅軍主力部隊,還誕生了老一輩革命家也都在這裡留下了光學的足跡。

國家級森林公園--天台山風景區,位於全國知名的「將軍縣」紅安境內,位於紅安縣城北33公里處,屬大別山南麓,南距武漢130公里,方圓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17米,奇峰突起,山頂似台,勢若接天。天台山區由天台山、鯽魚嶺、九焰山、繞撥頂、黃茅尖、平頭嶺、五峰尖、鵝公頸等大山組成。風景優雅,五岑六穀,松柏常青,每當春夏之交,映山紅、蘭花草漫山遍野,馨香襲人;金秋時節,金菊紅楓,爭奇鬥豔。

天台山主峰由伯台、仲台、叔台、小台組成,伯台最大,大約六畝,早年,佛教和道教先後在台頂建廟傳教,現以道教為主,天台有十景:告天爐、坐忘台、臥龍洞、作霖地、探奇窟、了心關、留月岩、賓陽壁、撫松岩、披雲峰。留月岩的「天台夜月」更是景中之冠,每當明月徘徊於鬥牛之間,吾人立於危峰之上,俯視群峰,千岩萬壑,晶瑩透徹,引人無限遐思。[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