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軍西路軍西征覆滅的悲壯歷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軍西路軍

來自網絡的圖片

紅軍西路軍西征覆滅的悲壯歷史西路軍西征發生在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一部在甘肅省西北部,與國民黨軍馬步芳馬步青等部進行的作戰。[1]

西路軍西征之戰1936年10月10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勝利會師。紅軍主力在西北的集中,形成了橫跨黃河兩岸發展、雄峙西北的戰略態勢。

1936年10月24日夜,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下達了渡河命令,李先念率三十軍從靖遠南l公里的虎豹口(今河包口)渡過黃河,一舉突破了馬步青騎五師在黃河西岸的沿河防線,並很快控制了上百里的沿河地帶。緊接着,九軍和紅四方面軍總部及五軍也渡過了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

紅四方面軍主力西渡黃河後,為了加強對各部紅軍的統一指揮,中革軍委於10月28日任命彭德懷為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劉伯承為參謀長,準備組織海(原)打(拉池)戰役,重點打擊胡宗南部。而張國燾卻令紅四方面軍在河東的第四、第三十一軍調離前敵總指揮部指定的作戰位置,致使戰役計劃未能落實。

10月30日,中革軍委指示河西部隊暫時控制一條山、五佛寺地區休息待機,準備在擊破南線敵人後繼續北取寧夏。11月初,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因該地人煙稀少,糧缺水咸,加之連日激戰,大部隊不便久停,數電紅軍總部及中革軍委請示河西部隊的行動方針。

193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正式命令河西紅軍部隊組成西路軍,同時批准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陳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曾傳六、李特、李卓然等5人為常委,熊國炳、楊克明、王樹聲、李先念、陳海松、鄭義齋任委員。

三十軍為第一縱隊,在右翼,由一條山地區向大靖前進;九軍為第二縱隊,在左翼,由鎮虜堡地區向古浪前進;五軍為第三縱隊,經關家川等地在九軍之後跟進,徐向前率總部和直屬部隊隨三十軍行動。西路軍在敵我力量對比處於極大劣勢的情況下,踏上了艱苦卓絕、英勇悲壯的西征之路。

1936年11月15日,紅九軍攻占古浪縣城。古浪是西征的第一關,為河西走廊的要衝,為涼州(武威)的門戶,地勢險要。馬步芳得知古浪城被紅軍占領,十分驚慌,嚴令馬步青、馬元海(前線總指揮)迅速反攻古浪,同時又調來增援部隊,企圖夾擊紅軍。

1936年11月16日拂曉,馬家軍以3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並4個民團的優勢兵力開始向古浪猛烈反攻。派來的轟炸機狂轟濫炸,整個古浪城變成了一片火海。

正當西路軍在永昌、涼州一線與馬家軍浴血奮戰之時,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了。為了策應河東紅軍主力的戰略部署,西路軍在永昌至山丹一線奮勇作戰40餘天,有利地配合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12月28日,西路軍繼續西進。12月31日,先頭部隊五軍攻占臨澤縣城。1937年1月1日,五軍又攻占高台縣城。1月上旬,九軍一部攻甘州未下,進駐臨澤東南的沙河堡。

此時,馬家軍主力蜂擁而來,除以一部分兵力鉗制倪家營子地區西路軍主力外,以其兩萬餘人配以飛機大炮,於1937年1月19日,開始對高台縣城進行猛攻。

1937年1月20日凌晨l時許,馬家軍傾全力從四面攻城,炮火異常猛烈,五軍傷亡慘重,但他們仍頑強地抵抗,拚命堅守陣地。經一周的激戰,因原改編的部分民團叛變,裡應外合,打開城門,使敵人沖入城內。

高台失守、臨澤突圍後,西路軍還有約1.1萬餘人,兵員、彈藥、糧食、冬衣等物資有損無補,處境較前更為艱難。假若此時繼續西進,長途跋涉,必遭馬家軍的重兵堵截追擊,危險異常。恰在此時,中央連續來電,指示西路軍準備東進,於是徐向前又率西路軍踏上東進的征途。

馬家軍發現西路軍收縮兵力,企圖東進,很快就集結了7萬餘人的重兵進行堵截。1937年1月27日,李先念率三十軍抓住戰機,在西洞堡地區全殲馬家軍裝備精良的憲兵團,擊潰手槍團,繳獲1200餘支槍及大批戰馬、子彈等軍用物資。

在倪家營子這塊彈丸之地,西路軍以寡敵眾,同7萬多人的馬家軍展開了一場歷時40天的驚心動魄的大血戰。2月21日,西路軍從倪家營子突圍而出,進至威狄堡地區又遭敵堵截,部隊被迫重返倪家營子。

重返倪家營子後,西路軍與馬家軍又激戰7晝夜,斃傷敵2500餘人;但自身也傷亡慘重,待援無望,遂決定再次突圍,準備由祁連山向東轉移。李先念負責軍事,李卓然負責政治。石窩會議後,陳昌浩、徐向前和大家灑淚相別,帶領30多人的小分隊離開了部隊。

李先念帶領西路軍左支隊,在風雪瀰漫的祁連山中經過43天的艱苦行程,於1937年4月底,到達甘肅新疆交界的星星峽,得到中共中央代表陳雲、滕代遠的接應,進入新疆,為革命保留了400多人的骨幹。

早在「西安事變」發生後,西路軍進至永昌地區休整時,黨中央就開始了對西路軍的救援工作。周恩來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談判中,向國民黨提出應允許西路軍在甘西地區活動。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在國共開始的第二次合作的談判中,周恩來按中央指示,與國民黨西安行營代主任蔣鼎文進行多次會談,要求他本着國共合作的原則,電令「二馬」停止進攻西路軍,但未能達成協議。

在西路軍已面臨覆滅危險之時,黨中央、毛澤東十分焦急,指示在西安談判的周恩來強烈要求國民黨令「二馬」停止進攻,並決定組成援西軍,司令員為劉伯承、政治委員為張浩。毛澤東還曾想動用金錢,來買動「二馬」停止進攻。

為營救西路軍,毛澤東、周恩來殫精竭慮,動用了各種可能的關係和途徑。在西寧,趙守鈺還同馬步芳進行了談判,雖未獲成功,但隨着國內政治形勢的發展,「二馬」對被俘人員的態度有所轉變,他們在4月上旬,把被俘的2000多名西路軍分批押送蘭州,這些人大部分被八路軍蘭州辦事處所營救。在李先念的帶領下,左支隊終於在5月初到達新疆。

西路軍和馬家軍在河西的浴血較量,是我軍戰史上一次絕無僅有的惡戰。面對10餘萬馬家軍的圍堵,西路軍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英勇奮戰四個多月,殲敵約25000餘人,但由於孤軍作戰,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待援無望,終於在1937年3月不幸兵敗祁連山梨園口。[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