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島地熱示範發電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島地熱示範發電廠
圖片來自ltn

綠島地熱示範發電廠為興建中的地熱發電廠,位於臺東縣綠島鄉,為台灣電力公司所推動為期四年的「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是台電公司自宜蘭縣清水地熱發電廠於1993年結束運轉後,再度投入地熱發電之試驗計畫。

該發電廠共分為兩期程進行,第一期為鑽探試驗地熱井,並裝設200kW之有機朗肯循環發電機組進行長期試運轉,待效能確認後,將再進行第二期程之興建2,000kW商轉地熱發電廠。

工程

2017年11月台電公司啟動「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的試驗井鑽探工程招標作業,然而招標作業卻連續三次發生流標,無營造業者有意願投標的狀況,雖然同屬國營企業臺灣中油公司曾向台電公司提出開發意願並投標,但臺灣中油公司提出的工程經費高達新台幣1.9億元,為台電公司原預估預算的2.5倍。對此多家關注該開發案的廠商均表示,台電公司開出的規劃中鑽鑿井深度達1,000公尺,並且需使用不鏽鋼管料,還有離島運輸風險及原物料上漲等因素,於是台電公司最終再增加2,000萬元,整體工程預算共為新台幣9,200萬元後重新對外招標。

2017年12月28日「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完成招標開始進行試驗井鑽探工程,預計於2019年底前完成1部裝置容量200kW的地熱發電試驗機組。

沿革

規劃

臺東縣綠島鄉長期依賴島上唯一的綠島發電廠進行供電,由於綠島發電廠所裝設之發電機組皆須以柴油做為燃料,因此發電成本始終居高不下,每度電成本高達新臺幣13.5元。而綠島本身位處於太平洋板塊火環帶,具有極佳之地熱潛能,因此台灣電力公司逐於2015年開始推動「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

經濟部能源局支持下,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利用工研院開發,已有並宜蘭縣清水地熱發電廠實際運轉成績之「有機朗肯雙循環地熱發電機組」,裝設在綠島地熱示範發電廠。2015年1月6日台電公司與工研院完成「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的合作案簽署意向書,台電評估,綠島東南方朝日溫泉一帶的地熱發電潛能約有2,200kW,如地熱潛能全數開發,預計將可供應綠島地區尖峰用電高達百分之五十,因此極具開發效益。

第一期預計裝置容量目標為200kW,由台電公司負責試驗井的鑽鑿工作,待實際確認綠島地熱的開發潛能後,由工研院接手協助設置試驗地熱發電機組與運轉測試。

2017年5月16日台電公司再生能源處前往綠島鄉公所舉辦「綠島地熱發電機組試驗性計畫地方說明會」,由台電再生能源處處長陳一成主持說明會,向開發區域之周圍居民解釋該地熱開發案之規模與環境保護[1] 維護措施等。並表示,如第一期試驗地熱發電計畫完工,每年發電量約可達到1,050萬度,可供應綠島鄉約300戶的全年家庭用電,並可減少56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綠島鄉鄉長鄭文仁於說明會中也表示,綠島鄉長期仰賴柴油火力發電,但既有之綠島發電廠發電機組已顯老舊,因此擔心如逢旅遊旺季電力無法供應全島所需,加上公館村溫泉部落的電線尚未地下化,一遇颱風亦有停電之危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