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b/b6/%E7%B4%AB%E9%87%91%E5%8E%BF%E5%8D%9A%E7%89%A9%E9%A6%86.jpeg)
紫金縣博物館位於縣城東風路45號,成立於1978年。1984年建成館舍三層石樓,面積969平方米。全縣有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2004年縣博物館[1]有工作人員7人。館內設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展覽廳和時政專題展覽廳;在蘇區鎮、古竹鎮分別開辦了「老蘇區革命鬥爭史展覽館」和「古竹抗日戰爭史展覽館」,聘專人管理,常年開放。至2004年,館藏文物共2,234件,其中新石器時期至清代歷史文物1,236件。
建築布局
館內設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展覽廳和時政專題展覽廳;在蘇區鎮、古竹鎮分別開辦了「老蘇區革命鬥爭史展覽館」和「古竹抗日戰爭史展覽館」,聘專人管理,常年開放。
館藏文物
至2004年,館藏文物共2,234件,其中新石器時期至清代歷史文物1,236件。
文物保護
5月,瓦溪鎮上瀨、上東村民籌資9萬元,對全縣唯一現存清代古塔——瓦溪文筆塔進行原址原貌修復,縣博物館積極進行組織策劃,確保文物保護工程按原貌維修,修舊如舊。9月,紫城下厚街劉氏宗祠在維修現場地下2米深處發現清代康熙年間「百歲牌坊」,出土石質構件[2]13件,縣博物館積極組織材料,約見媒體,在《河源日報》、《廣州日報》等及市、縣電視台分別報道。協調劉氏族人在原址按原貌重豎牌坊,成為紫金城內僅存的一座古牌坊。
舉辦展覽
2004年春節舉辦《旗幟》、《難忘2003》展覽,展期60天,觀眾4,000人。8月,舉辦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圖片展覽《人民之子——鄧小平》,縣直單位全體幹部職工參觀展覽,觀眾6,000人。展覽圖片後轉臨江鎮展出。該鎮機關、村委幹部和中小學師生共2,000人參觀展覽。9月,舉辦紫金籍深圳書畫家胡冕書畫作品展覽,展出代表作品130多幅,觀眾2,000人。國慶黃金周期間,舉辦《紫金縣書畫作品展覽》,參觀人數2,000人。
文史研究 縣博物館與縣統戰部、中壩鎮府、縣檔案局等單位合編《走進孫中山入粵祖籍地》史料畫冊,全書50頁,彩色印刷。完成了《廣東省縣域歷史文化資源(紫金縣)》叢書編寫任務,全書5章40節。
大事記
9月 縣城發現清康熙年間「百歲牌坊」。該牌坊在縣城下厚街劉氏宗祠維修現場出土。據考,是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為旌表劉吉之妻廖氏長壽百歲,奉旨建造。12月瓦溪文筆塔重修竣工。文筆塔始建於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年),是全縣唯一現存古塔。
視頻
紫金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強:博物館是傳承發展古都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搜狐,2019-10-21
- ↑ 這些最早的石質構件,是「希臘風」還是嶺南版的「曲水流觴」?,搜狐,201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