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砂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砂蛇(學名: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為游蛇科紫沙蛇屬的爬行動物。頭略呈三角形;眼大,瞳孔直立橢圓形;頸細,頭頸分明。頭背及兩側有對稱的綠褐色縱紋,向後延伸;頭背頂部隱約可見黑色「Y」形紋;體背紫褐色,背鱗平滑無光澤,中段17行;腹面黃褐色。密布紫褐色小點,有點小點並列成數條縱紋。

一般棲息於平原、山麓或低山以及常棲於林蔭下水草豐茂處。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1620米。生活於平原、在這種環境中,其體形及體色較深,與枯枝相似;亦常見於住宅附近路上或石縫中。在乾燥的地方體色可變淺。白天、傍晚均見外出活動捕食。吃蛙及蜥蜴,偶亦吃蛇。卵胎生。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以及中國。[1]

[]

毒性防治

紫沙蛇毒素類型屬於溶血型毒素。為後溝牙類毒蛇,其毒牙長在上頜骨的後端,咬人時不易被毒牙傷及人體,蛇毒相對較輕,被咬傷後較少出現全身中毒症狀;有報道一紅脖頸槽蛇被該蛇咬傷後16min致死。咬人後無明顯症狀,被咬處出血量比一般時稍微增加,不會對人體產生不適,野外比較罕見,需要加以保護。

形態特徵

紫沙蛇頭略呈三角形;眼大,瞳孔直立橢圓形;頸細,頭頸分明。頭背及兩側有對稱的綠褐色縱紋,向後延伸;頭背頂部隱約可見黑色「Y」形紋;體背紫褐色,背鱗平滑無光澤,中段17行;腹面黃褐色。有點小點並列成數條縱紋。背面紫褐色。有多數呈不規則「∧」形、鑲暗紫色的淺褐色斑,有的無此種斑,而僅有不規則排列的深棕色短折線;腹面淡黃色,密布紫褐色細點,或有紫褐色縱線或點線數行;體測略呈深淺相間的縱紋數條。頭背紫褐色,有鑲淺褐色邊的暗紫色縱紋數條;唇緣及下頜淺褐色。體型中等大小;頭頸可以區分,吻端平齊,吻棱明顯;眼較大,瞳孔直立橢圓形。頰鱗1枚,不入眶。眶前鱗1,個別為2,眶後鱗2,個別為3;顳鱗2(1)+2(3、4)+3(4);上唇鱗8,2-3-3式,極少標本一側或兩側為7,2-2-3式,個別標本的一側為9,3-3-3式;下唇鱗8或7,前3對切前頜片;頜片3對。背鱗17-17-15行,均平滑無棱,背鱗不擴大,背鱗亦不呈斜行。

大者全長471毫米。有後溝牙;頭大,吻棱顯著;眼大,頰部略凹。背面紫褐色;頭背及兩側有對稱的綠褐色縱紋,向後方延伸,體背還有多數不規則的「∧」形斑紋或網紋。體中部背鱗17行;腹鱗148-166;肛鱗完整;尾下鱗42-57對。

棲息環境

通常可以在平原、沼澤、濕地甚至是稻田、森林、山麓或低山,常棲於林蔭下水草豐茂的地方。不過紀錄上幾乎不會靠近人類居住的區域。雖然屬於陸棲蛇類,但是還是可以在灌木叢上等較低矮的職務上發現其蹤影。

生活習性

紫沙蛇生活於平原、在這種環境中,其體形及體色較深,與枯枝相似;亦常見於住宅附近路上或石縫中。在乾燥的地方體色可變淺。白天、傍晚均見外出活動捕食。吃蛙及蜥蜴,偶亦吃蛇。卵胎生。

善爬樹,性兇猛,常主動攻擊。此蛇種有強烈的攻擊性,並且有着類似蝮蛇科蛇類的防禦行為。當動物被它螫咬會有不輕的傷勢。

分布範圍

世界 分布於尼泊爾,錫金,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邦加、婆羅洲、布東、恩加諾、弗洛勒斯、爪哇、加里曼丹、科莫多、龍目島、明打威群島、納圖納群島、帕達爾、廖內群島、林卡、桑吉赫群島、蘇拉威西、蘇拉群島、蘇門答臘、松巴)、菲律賓(Balabac、Basilan、Bohol、Bongao、布桑加、Dinagat、Jolo、Leyte、呂宋島、宿霧、棉蘭老島、內格羅斯島、巴拉望島、班乃、Polillo、Samar)、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不丹、泰國(包括普吉島)、馬來西亞(馬來亞和東馬、Pulau Tioman)。

中國 分布範圍大致在北緯25°左右及其以南。在東南沿海地區可達福建北部,華中地區唯一較北記錄為湖南長沙。福建(福州、福清、南平、崇安、德化、尤溪、閩侯、大田、閩清、南靖、政和、松溪)、台灣(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南投、高雄、屏東、宜蘭、蘭嶼)、江西(上猶、鉛山)、湖南(長沙、道縣)、廣東(廣州羅浮山、肇慶、和平、紫金、大浦)、香港(極罕見、散處各地)、海南(陵水、崖縣、瓊中、萬寧、白沙、樂東、儋縣)、廣西金秀南丹、賀縣、龍州、北流、上思、防城)、貴州(榕江)、雲南(瀘水、騰衝、隴川、孟連、屏邊、河口、武定)、西藏(墨脫南部)。

繁殖方式

卵胎生,每胎產3-10仔蛇。解剖8月采於江西鉛山1雌,左輸卵管有卵6枚,約4mm×2.5 mm,右輸卵管有卵6枚。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沒有列入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