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瓶子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瓶子草(學名:Sarracenia purpurea)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瓶子草屬的食蟲植物里最矮小的品種,具有紫色的瓶子,瓶子很小,大約只有30厘米長,生長着偏向一側的花朵,顏色鮮艷,亞種和變種很多。形態和豬籠草的籠子相似,能分泌蜜汁消化液,受蜜汁引誘的昆蟲失足掉落瓶中,瓶內的消化液會把昆蟲消化吸收。生長範圍幾乎遍布美國東海岸、大湖區和加拿大東南部,成為最常見且廣泛分布的瓶子植物。它也是唯一可以居住在冷溫帶的瓶子草屬植物。

簡介

紫瓶子草Sarracenia purpurea,多年生常綠草本,直立至半狀,蓮座狀,株高30cm。葉瓶狀,膨大,綠色,略帶淡紫紅色,葉脈淡紫紅色。花5片紫色。蒴果。產北美洲。[1]

形態特徵

紫瓶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從地下莖的生長點蓮座狀長出瓶子般的葉,葉子分為具捕蟲功能的捕蟲葉,以及無捕蟲功能的劍形葉。捕蟲葉的開口向上,面向中央,形狀是垂直管狀(也有瓶狀、喇叭狀),並從瓶子上方入口處延伸出一個蓋子,瓶口周圍通常有「唇」,會分泌蜜糖和氣味,蓋子本身也會產生蜜糖,但是量較少。

紫瓶子草的瓶子很小,大約只有30cm長,形狀短粗矮胖,有着厚厚的唇。和其他直立的瓶子草不同,紫瓶子草的口蓋不屏蔽瓶口,與開口垂直,邊緣波狀,紫紅色;從側面看起來,唇的兩側就像有一對耳朵形狀的翼。通常紫瓶子草的蓋子被稱為罩,這些罩具有美麗的,樹枝狀的紋路,面向瓶口的一側覆有硬硬的毛。

瓶狀葉有一捕蟲囊,囊壁開口光滑,並生有蜜腺,分泌香甜的蜜汁,以引誘昆蟲前來並掉入囊中,囊壁光滑,內含消化液,可分泌消化酶將昆蟲分解,然後由內壁的薄壁細胞構成的腺體分解出來的蛋白分解酶加以吸收;此外,瓶子草在秋冬季節會長出劍形的葉,這種葉片無捕蟲囊,只通過光合作用來製造養分。

瓶子草的花為兩性花,花序從葉基部抽出,為疏鬆的總狀花序,由幾朵大型的花共組,花芯由1盔狀柱頭,3~5室的子房和50~80條雄蕊組成,花黃綠色至紫紅色,花朵向下開放,花萼5片,呈圓形,位於花瓣的下方,花序高出葉片,長約70cm,花期3~5月。果實為蒴果,粗糙,表面多節,內含多數細小種子,成熟時自動開裂並彈出種子。[2]

分布範圍

生於低地沼澤中。分布於美國州:特拉華馬里蘭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紐約康涅狄格羅德島麻薩諸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緬因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密歇根州(上下),伊利諾伊州威斯康星州明尼蘇達州

加拿大,艾伯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拉布拉多,馬尼托巴省,新不倫瑞克省,紐芬蘭省,新斯科舍省,安大略省,愛德華王子島省,薩斯喀徹溫省和魁北克省,西北地區。

生長環境

夏季所需溫度應在21~35℃,冬季在1.7~7.1℃較為適宜。 [3]

多圖

栽培技術

材料和盆具

瓶子草屬植物的原生地主要是泥炭沼地和瘦脊的濕地,常年均處於濕潤的狀態。因此,人工栽植瓶子草,首選的植料應是活的白水苔最好,其次是乾的白水苔,可將其吸透水後直接作為植料。此外,泥炭土亦可直接用來栽植瓶子草,如果能夠在其中拌入1/3的酸性粗砂,以利於其根部的透氣,則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紫色瓶子草(S.purpurea)在原產地生長於稍鹼的沼澤地 故其植料應用稍為偏鹼者較好,方法是在白水苔中加入適量的熟粉或蜆殼粉,將其pH值由4~5調至6左右便可直接應用。

在栽培用盆方面,由於瓶子草需要有少許水分泡浸會生長更好,應選擇一個半腰水的花盆栽植較好。這類盆具在市場上較少,自己動手製造,方法是在普通的素燒紅磚盆或塑料盆上套入一個水仙盆即可,關鍵是水仙套盆應處於栽植盆的上半部,亦即「腰部」,以便澆水後漏出的水浸於栽植盆的齊腰處。此外,瓶子草盆栽一般以吊盆或塑料盆栽植,購回後為其選一個腰水水碟,對口後栽培會十分有利。

溫度

要成功栽植瓶子草,了解其所需溫度十分重要,一般,夏季所需溫度應在21~35℃,冬季在1.7~7.1℃較為適宜。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瓶子草屬植物均具有耐輕霜的能力。因此,人工栽培,冬季無需移入溫室,極度嚴寒時除外。紫色瓶子草(Spurpurea)有一個較長的休眠期,在原生地其休眠期可長達5個月。因此人工栽培時,冬季應讓其休眠,此時可減少澆水,並將其放置於低溫環境下,這樣經休眠後至春暖期,其花序和葉片就會同時長出,1個月左右便可長成一株花葉俱美的盆栽。

澆水和濕度

瓶子草是一種濕生食蟲植物,在野外可長年浸於沼澤地中生長,因此需要一個極濕的環境,其生長才會壯旺。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如果用腰水套盆種植的話,澆水時可直接將水灌入套盆中或澆至套盆水滿為止。如用漏水的普通花盆栽植,在生長旺盛季節,要保持每天澆水1次和噴霧,以製造高濕度的環境條件,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澆水次數可適當增加為2次,以補烈日迅速蒸騰水分的不足。到了冬季休眠期,可節制澆水,保持盆中植料稍濕即可。

光照

在自然生長地,瓶子草在充足和直射陽光下繁茂生長。在充足陽光照射下其地下土壤保持冷涼對它的生長十分有利。但到了休眠期,光照可減至最低或在完全無光環境下休眠。因此,人工栽培的瓶子草,每天要有6~8小時的陽光照射最好。如果光照不足,盆栽的瓶子草會變得色澤晦暗和徒長,植株原有的鮮紅色澤會消失並變成暗綠色。

施肥

在野外,瓶子草生長於貧瘠的沼澤地中,以其捕蟲囊誘捕昆蟲作補充養料來吸收。在人工栽培環境下,儘管蟲源不少,但為了使盆栽的瓶子草快速長大,定期施肥必不可少。一般來說,在生長旺盛期,施肥應每隔3~4周1次,施用方法可噴施或淋施,亦可將稀釋的液肥灌入捕蟲囊中讓其吸收。有人栽培瓶子草時,人工抓一些弄死的小昆蟲放入其捕蟲囊中讓其作補充養分吸收。更有甚者還將碎的豬肉塊或牛肉塊放入捕蟲囊中,以為它們可將其消化吸收,其實這樣做是適得其反,不僅補充養分的效果達不到,還會由於肉塊的腐爛使提早枯萎,亦即瓶袋被爛肉塊腐蝕出一個大孔。瓶子草的施肥濃度一般以2000~5000倍為宜,較稀的液肥施用後有利於植株快速的吸收,尤其是灌入捕蟲囊中液肥更要注意濃度。一旦到了冬季休眠期,施肥即可停止直至來年春暖重現生機時恢復。

病蟲害防治

危害瓶子草的病蟲害主要是栽培環境欠佳所致,如通風不良、過於陰蔽,過冷或過熱以及空氣污染等。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和蚜蟲,一經發現可用氧化樂果或三氯殺蟎醇1000倍液噴殺。病害主要是由於水苔腐爛引致的根腐病,此時應及時換盆,除去老舊的植料,剪去爛根後再用新植料再植。此外,如通風不良和過陰會易生黑斑病,此時應改變環境,剪去病葉,然後用百菌清或石硫合劑噴灑防除。[4]

視頻

瓶子草約有八種,大多分布在美洲,唯獨其中紫瓶子草不分泌消化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