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中央公園旁,是世界上最大的、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之一。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羅浮宮、聖彼得堡冬宮並列世界四大博物館。

1870年,由一群美國公民包括企業家、理財家、藝術家與思想家。他們期望博物館能夠給予美國公民有關藝術與教育的薰陶,於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便成立了。

1870年2月20日,開幕。當時的博物館位於第五大道681號。

1880年,經博物館不斷擴建,位於中央公園的建築群於1880年開放。

1902年,由理查德·莫里斯·亨特(Richard Morris Hunt)設計的面向第五大道的主體建築完工。

1924年,新增的美國部分包括從華爾街被拆毀的美國分行保存的1823年大理石外牆。

紐約市的文化中心

在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大都會博物館一直是紐約市的文化中心,這要歸功於具有前瞻性的展覽和廣泛的永久收藏。

憑藉其哥特式複興風格的建築,標誌性的階梯式建築和中央公園的位置,這座建築是不容錯過的景點。但是走進大廳,隨著參觀者的來回走動不斷,您將感受到超越一切的可能性和發現感。[1]

2016年,被稱為「第五大都會」。McKim,Mead和White設計了某些後來的產品。在接下來的八年裡,它將在麥迪遜大道的舊惠特尼空間中展示當代藝術和表演。在樓上,中西部地區是擴大的歐洲繪畫畫廊所主導的,該畫廊擁有大量的大師作品-博物館的五個威猛(Vermeers)現在首次展示。[2]

20世紀增建的工程

20世紀的增建工程由Kevin Roche John Dinkeloo and Associates 的建築公司完成。其中包括羅伯特·雷曼兄弟(Robert Lehman Wing)(1975),以及其古典大師,印象派和後印象派作品;登杜爾神廟的薩克勒翼樓(1978年),裡面裝有埃及的紀念碑。美國之翼(American Wing)(1980年),佔地4英畝,被舊部分包裹著,

包含了世界上最大的美國藝術收藏;Michael C. Rockefeller Wing(1982),收藏了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藝術; 里拉·艾奇遜·華萊士之翼(1987),展示現代藝術;還有亨利·克拉維斯·永(Henry R. Kravis Wing,1990年),其中包含了直至20世紀初的歐洲雕塑和裝飾藝術。

經過翻新和重新設計的15個畫廊畫廊於2011年開業,該畫廊以「阿拉伯土地,土耳其,伊朗,中亞以及後來的南亞藝術」(該類型最全面的收藏)為特色。該畫廊於2011年開業。

大都會博物館將其現代和當代藝術計劃擴展到了由馬塞爾·布勞爾(Marcel Breuer)設計的位於東75街和麥迪遜大道的建築(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前身))。

旨在舉辦與20世紀和21世紀的藝術,藝術家的佣金和駐地以及教育計劃有關的展覽和表演。

館藏

館藏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歐洲中世紀、亞洲各大王朝時期等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藝術品,超過三百萬件的藝術品。[3]

大都會的永久收藏品被分為十九個館部,每個館部都有專門的館長、修復人員及研究人員。

永久收藏品的代表有古代物品及古埃及的藝術品,歐洲名師的油畫及雕塑,還有大量的美洲及現代藝術展品。

博物館亦收藏了不同的樂器、服裝、飾物,以及古代的武器及盔甲。

博物館的畫廊永久地配置了一些著名的內部裝飾,從1世紀羅馬到現代美國的設計都有。 [4]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相當出色的中國藏品,據研究者指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號稱是中國以外最好的中國佛教雕塑收藏,在塞克勒(Sackler)廳中擺滿了大大小小佛像,包括山西廣勝寺的元代彩畫大約60平方米,以及大量從山西掠走的佛頭。」

除了常設展覽外,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還全年組織與舉辦大型的巡迴展覽。

裝飾藝術館部

藝術館部收藏了大約12000件藝術品。

它們都來自17世紀到20世紀初。雖然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首批收藏品都是1909年美國理財家羅素·賽奇的妻子-馬格麗特·奧麗維婭·斯洛卡姆·塞奇所捐贈的,但直到1934年才有專門保存美國裝飾藝術的部門。

這是世界上最豐富最完備的館藏,有些藝術品來自蒂芙尼公司。

大都會博物館獲得其中一個較為特別的,就是收藏了大量的美國彩繪玻璃。

該館部的25個代表不同時間的展廳都配以當時的擺設與室內設計。現在收藏了很多銀器,都是保羅里維的收藏,而且是蒂芙尼公司的出品。

油畫與雕塑館部

由美國歷史畫家埃瑪紐埃爾·洛伊茨所畫的《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

自從博物館創立,特別注意收藏美國藝術。首先成為館藏的是1870年所購得的希倫·包爾斯所製作富有寓言的雕塑-《加州》。現在還在博物館內展出。數十年來,美國油畫與雕塑館部的收藏量不斷增加。

現在多達1000幅畫,600個雕塑,2600幅繪圖,涵蓋了殖民時期到20世紀初期。最著名的有《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由吉伯特·斯圖亞特埃瑪紐埃爾·洛伊茨所畫,描繪了當時喬治·華盛頓橫渡德拉瓦河流的景象。除此之外,還有著名美國畫家溫斯洛·荷馬(Winslow Homer)、喬治·加勒伯·賓漢(George Caleb Bingham)、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及湯姆·艾金斯(Thomas Eakins)。

古代近東藝術館部

自開幕以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開始收集近東地區的古代藝術與文物。現在有關的館藏已經超過7000件,譬如楔形文字的泥版與印章。有些文物來自新石器時代,有些則來自薩珊王朝,還有屬於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王朝,譬如蘇美爾、西臺、亞述、巴比倫尼亞,有些則屬於埃蘭語文化,還有大量來自青銅時代。

當中最著名的就是來自新亞述時期的君主-亞述那西爾帕二世所興建的西北王宮的巨大石像-拉瑪蘇(lammasu)。

古埃及藝術館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收集的古埃及藝術品,是開羅以外最豐富的館藏。

大約36000件展品包括了藝術品、歷史文物、對文化十分重要的物品,林林種種,來自舊石器時代到古羅馬時期都有。

1906年,公眾對古埃及文化日益增加,為了回應訴求,博物館在埃及開始了長達35年的考古工作。

一半以上的館藏都是來自這些考古工作。現在,幾乎整個館藏在32個展廳和8個研究展廳以時序來展出。總體而言,館藏反映了美學價值、歷史、宗教信仰和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

1963年,埃及政府在尼羅河上游修建阿斯旺水壩,水壩的修建導致了尼羅河水位的上升,這會讓包括丹鐸神廟在內的大量埃及文明遺跡被河水淹沒。

國際文物保護專家們商量著怎樣把大部分歷史遺跡保留下來,其中有許多遺跡被整體遷移,丹鐸神廟就是其中一例。這次事件也促成了後來的世界遺產組織的成立。

為了感謝美國在其中作出的貢獻,埃及政府在1965年決定,將丹鐸神廟贈送給美國。

武器和盔甲館部

武器和盔甲是博物館最流行的收藏品。

在一樓,收藏品以獨特的「巡遊」方式展示在馬背上身穿裝甲的人物,成為博物館的武器和盔甲展廊中最易識別的印象。該部的重點是「傑出的工藝和裝飾」,這些裝飾物品只作展示之用而沒有實際用途。雖然收藏品集中在中世紀晚期歐洲和日本,從公元前4世紀到19世紀都有。

然而,並非只展出武器和盔甲所代表的文化;它的收集範圍幾乎比任何其他部門的地理跨越性更大,包括了埃及、古希臘、羅馬帝國、古代近東地區、非洲、大洋洲和美洲,以及19和20世紀的美國槍械(特別是柯爾特槍)。在15,000多件文物中,大部份是給國王和王子所用,包括屬於英國亨利八世,法國亨利二世和德國費迪南一世的裝甲。

非洲、大洋洲、美洲藝術館部

來自16世紀奈及利亞貝寧帝國法院,由象牙與銅所製的面具。

雖然自從1882年開館以來已經搜購了一批祕魯文物,但仍未積極蒐集來自非洲、大洋洲、美洲藝術品。[5]

1969年,美國商人及慈善家-納爾遜·洛克斐勒捐贈了3000件藝術品給博物館,情況才開始轉變。

今天,博物館已經收藏了超過11000件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太平洋的島嶼、美洲的文物,並且為此在博物館南端興建了佔地4000平方米的「洛克斐勒翼」。這批文物包括了來自澳洲土著的壁畫、由紐幾內亞阿斯馬族所雕刻的一群15英尺高的紀念柱、由德國藝術商人卡士·皮爾士所捐贈的一批無價文物,它們來自奈及利亞貝寧帝國的法院。

16世紀,奈及利亞,貝寧王國的這件非洲藝術的代表之作曾是貝寧國王在儀式場合佩帶的胸飾。伊塞吉是十六世紀貝寧王國的一位偉大領袖,他以一系列製作精良的肖像來紀念母親。[6]

這些文物,從珍貴金屬到豪豬的刺都有,無疑是館內最多樣化的館藏。

亞洲藝術館部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裡》

大都會博物館有關亞洲藝術的館藏是西方國家中最大和最全面的。

亞洲每個文明都有其代表性的優秀作品,帶來了差不多半個世界的,無論在質或量都是無可比擬的藝術傳統體驗。超過60000件物品,自公元前2000年到20世紀初,包括來自來自東亞、南亞、東南亞和喜馬拉雅山區的油畫、版畫、書法、雕塑、金屬製品、陶瓷、油漆、裝飾藝術作品和紡織品。

該館部是以書法和繪畫作品而著名,無論巨大的風景和模仿自然的,以及日本屏風和版畫,都是集功能儀式豪華於一身。來自南亞及東南亞的石雕和金屬雕塑,尼泊爾和西藏等其他地區的早期繪畫,都是館藏的優勝之處。其中亞斯特庭院更是根據中國蘇州的網師園而設計,作為展覽中國木製家具。

服裝研究館部

來自1740年代英國的法式連衣裙

服裝藝術博物館是由愛蓮·伯恩斯坦(Aline Bernstein)與愛蓮·路易松(Irene Lewisohn)所成立。

1937年,它併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為服裝研究館部。現在,它收藏了超過80000服裝與飾物。

由於這些館藏十分脆弱,不會作長期展覽。因而,每年在藝術廊展出兩次,每次都配以特定的設計師或者主題。去年,就展示了由可可·香奈爾詹尼·范思哲所設計的服裝,引來大量訪客。

至於每年由美國時裝雜誌Vogue的主編-Anna Wintour所主持的比賽是時裝界的盛事。譬如2007年的700張入場券,每張價值高達6500美元。

繪畫及印刷品館部

阿爾布雷希特·杜勒所畫的《梅倫科利亞一世》(Melencolia I)

雖然其他館部都藏有大量繪畫及印刷品,但是繪畫及印刷品館部專門收集北美與西歐在中世紀之後的作品。現在,該館部藏有超過11000幅繪畫,12000種圖冊。

1880年,康內留斯·范德比爾特逝世後所捐獻的670幅繪畫,館藏越來越豐富,展出歐洲繪畫大師的素描與畫稿更多於該大師的油畫。譬如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林布蘭安東尼·凡·戴克阿爾布雷希特·杜勒艾德嘉·德加等等。

12個事實,使您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這座博物館

這裡有12個事實可能使您以一種新的眼光看待這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

大都會並不總是那麼龐大

它以在中央大街旁與第五大道相連的博物館大道(Museum Mile)上的時髦挖掘而聞名,但該機構最初位於第五大道681號的一棟小得多的建築中,裡面裝有羅馬石棺和174幅歐洲畫作。

大都會博物館的收藏很快就超出了空間,在1873年,博物館搬到了位於西14街的道格拉斯大廈(Douglas Mansion),直到1879年建築商完成永久性陳列之後,博物館一直保存在那裡。

多年來,隨著大都會博物館的內容激增,建築物上也增加了各種附加物。如今,原始結構已被更多現代機翼完全包圍。但是,您可以在博物館的羅伯特·雷曼翼(Robert Lehman Wing)中瞥見其最初的西立面,裡面收藏著2600幅曾經屬於著名銀行家的作品。

博物館於2013年淘汰了其標誌性的金屬鈕扣

如果您在2013年之前參觀了大都會博物館,您可能會收到一個帶有博物館徽標的金屬鈕扣(出門很久以後,不小心將其扣在夾克翻領上)。標誌性的入場證明於1971年推出,但近年來金屬價格飛漲,導緻小飾品的價格過高,以致於博物館官員無法繼續使用-因此,2013年,大都會博物館退回了按鈕,改為使用貼紙。新產品可能永遠不會像它的前身那樣懷舊,多年來,它已經被併入藝術品中,並出現在博物館紀念品中,並被熱情的顧客收藏。

大都會博物館有一名居住花卉藝術家

每週,荷蘭花店Remco van Vliet的父親的花店曾為該國王室提供鮮花,為大都會廳(Met's Hall)製作了五朵高聳的花束。

Van Vliet的佈置可以伸展到10到12英尺高。同時,他為博物館高空埃及翼中舉行的活動創作的花卉作品可以達到20英尺。

到處都是熟悉的繪畫和雕塑

在該機構的許多繪畫和雕塑,藝術愛好者的亮點包括伊曼紐爾戈特利布Leutze的華盛頓穿越特拉華州,小的14歲老舞者由埃德加·德加,傑克遜·波洛克的秋天節奏(編號30) ,和梵高的麥田與柏樹。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鋼琴的所在地

如果您不是音樂愛好者,而是藝術愛好者,則無需跳過大都會之旅。

博物館的藏品包括大約5000種樂器,其中之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鋼琴。古董樂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20年,由意大利鋼琴家Bartolomeo Cristofori發明。

城牆上有很多裝甲和武器

即使您對音樂或藝術的興趣不大,您仍然可以查看亨利八世的裝甲(國王在1544年上次軍事戰役中很可能穿著的裝甲)以及大都會武器和盔甲中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裝備實例部。

這是時尚達人的聖地

同時,時尚愛好者們可以得到他們的填充在博物館的服裝學院,它擁有來自五大洲的七個世紀的服裝超過33,000的歷史,現代的,和文化顯著用品和配件。

您可以環遊世界

通過參觀大都會博物館,您可以暫時離開紐約市(如果只有精神的話)。參觀者可以站在古埃及神廟中,在中國花園法院中放鬆身心,在16世紀西班牙城堡的露台上漫步,參觀被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於公元79 年吞沒的別墅臥室,並欣賞類似的房間在奧斯曼帝國晚期在敘利亞大馬士革發現。

...或參觀中世紀

如果您前往曼哈頓北部,可以時光倒流。該市鎮的華盛頓高地附近是The Cloisters的所在地,The Misters是大都會博物館的分支機構,擁有中世紀的藝術,建築和文物。這些迴廊籠罩著哈德遜河(Hudson River),四周環繞著鬱鬱蔥蔥的特倫公園(Fort Tryon Park),周圍環繞著中世紀迴廊和其他歐洲遺址的建築元素。田園詩般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城市居民的熱門一日遊目的地。

大都會在兒童讀物中有特色

EL Konigsburg 撰寫的《 Basil E. Frankweiler夫人的混成檔案》是歷史上最受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記載了兩個孩子逃離家鄉並在大都會博物館定居的不幸經歷。

以及電影中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已出現在許多電影中,以其本身就是電影明星。比利·克里斯特爾(Billy Crystal)和梅格·瑞安(Meg Ryan)在《哈利·梅特·薩利(When Harry Met Sally)》(1989年)中漫步穿過博物館的埃及神廟。在1999年的《托馬斯皇冠事件》(對1968年原作的現代翻版)中,雷內·魯索(Rene Russo)飾演一名調查員,試圖證明皮爾斯·布魯斯南(Pierce Brosnan)扮演的一位難以捉摸且迷人的金融家偷了該機構的一幅莫奈畫作。修道院的風景點出現在了庫根的《虛張聲勢》(1968),《保持信仰》(2000),《前線》(1976)和《魔鬼的世界》(1997)等電影中。

博物館每年接待數百萬遊客

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美術館,也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2019年,官員宣布上一年有730萬人在博物館中轉悠。[7]

歷任博物館長

1955年到1966年,詹姆斯·羅瑞墨(James J. Rorimer)是博物館的主管。他在任內過世。

1967年3月17日到1977年6月30日,Thomas Hoving成為新任的主管,他的任期有十年三個月半。

曾長時間擔任管理員的菲力普·德·蒙特貝羅,於2008年1月8日上任主管,2008年年尾時退任。

2009年1月,開始,現任博物館主管是托馬斯·P·坎貝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