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尾沙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尾沙蜥
圖片來自easyatm

紅尾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為鬣蜥科沙蜥屬爬行動物[1]

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多棲息於高寒區。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4500至53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西北部。

形態特徵

形似青海沙蜥而較粗壯,尾也短小。頭體長49-63mm,尾長38-62mm,頭長與寬度約略相等,眼間深凹,吻部鈍圓,下頜略為前突,鼻鱗3枚,棄孔朝向前側方,鼻間鱗3-4枚。頭背之鱗較大,其中以鼻間至頂眼周圍者尤為明顯,枕鱗及眶上鱗最小。鼻鱗與眼前鱗之間有頰鱗3-4枚。上睫鱗8-9枚,排列平齊而不呈覆瓦狀,上、下瞼緣鱗均具微弱鋸緣。上唇鱗13-14枚,鱗間下緣有窄隙,下唇鱗12-13枚。下瞼鱗與上唇鱗之間有縱列鱗3-4行。鼓膜部略凹,被細鱗。喉褶明顯,頦鱗至喉褶-縱列鱗40-45(47)枚。體鱗光滑,無棱或突起之鱗叢。四肢短,前肢貼體前伸僅中間3指略為超過吻端,指爪細小,後肢貼體前伸不達腋部,但幼蜥的第3趾、第4趾可達肩部,指、趾長度順序均為4-3-2-5-1。尾鱗平滑,僅尾梢前之鱗中央微隆。

整個蜥體背面暗灰色而綴有淺色圓斑,沿背脊正中有兩縱列黑斑,並常因彼此緊靠或向體側延伸成橫紋狀。四肢背面連同指、趾均有黑斑或由此連成的橫紋,爪白色。無腋斑。尾背有10-11個黑色半環。由於頜緣、吻端、眼瞼、四肢和背、尾的斑紋間呈現棕紅色,致使蜥體顯示出特殊的華麗色彩。下頜及頰部布有暗紋,胸腹部淡紅色,可隨生長發育逐漸出現黑斑,並不斷擴大。雄蜥成體尾較粗大,自肛孔至尾梢深黑色,雌蜥尾較纖短,腹面不呈黑色,僅於尾梢部有橘紅色。

繁殖生長

胎生或卵胎生繁殖,Zugmayer於6月末捕得的2尾雌蜥體內,均有明顯發育的幼胚,而趙肯堂於9月2日(已初降小雪)在那曲不但捕到即將臨產的母蜥,同時還抓獲與臨產仔蜥量度完全相同的幼蜥。頭體長25mm,尾長22mm。由此可知,該蜥的繁殖期當是5-9月,懷仔數2-3隻。初產幼蜥腹面黃白色,但生長到頭體長40mm時,胸部開始出現黑色縱斑,待頭體長增長到48mm左右時,雄蜥即達到性成熟而呈現出尾部腹面的深黑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