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陶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陶德臘像原圖來源

約翰•陶德(John Dodd),又譯為杜特杜德道約翰德約翰馬偕稱為「道先生」,英國蘇格蘭人。十九世紀中期來台,因引進茶葉在栽種,被稱為「台灣烏龍茶之父」。陶德居台二十餘年,涉足各種外貿商事,間接促成北台的開發,是末北台外商領袖。

來台製茶

臺灣開港後,陶德於1866年(同治5年)來臺,在北部推廣安溪茶種,出口臺灣茶。早期臺灣茶多為粗製茶,需運至福州廈門精製後再出售,而陶德在大槄埕設立精製廠,加工烘焙後,將在臺製造的烏龍茶直銷紐約,大受歡迎,自此打開臺茶知名度。茶業的興盛,也帶動了北臺灣的經濟發展,讓臺北成為政治、經濟中心。

1859年陶德由英國遠至遠東發展,最早落腳已成英國殖民地的香港,在香港怡和洋行擔任執事。1860年首次來台,1864年再度來台,考察樟腦與茶葉的發展,認為深具潛力,自此在台定居。1865年由中國福建引進安溪茶在北台灣的丘陵地試種,成效良好。而後他在淡水開設寶順洋行,以李春生為買辦。1867年,陶德成為怡和洋行在台代理人。


1867至68年間台灣發生艋舺租屋事件(台民攻擊洋人的暴動),陶德自艋舺轉往大稻埕開設行棧。1868年後引進廈門、福州技工精製烏龍茶,以「Formosa Oolong」為品牌外銷美國。1870年陶德接管美利士洋行,成為怡和洋行的唯一代理商。


1872年馬偕從加拿大至淡水宣教,曾受到陶德與李春生等人的照顧。


1884年中法戰爭的戰場延伸至台灣,法艦於1884年10月進攻淡水。陶德成為《孖剌西報》通訊員,紀錄了法軍封鎖台灣的真實情況,著有《北台封鎖記》(Journal of a blockaded resident in North Formosa during the Franco-Chinese War, 1884-5),作為報社的通訊員,陶德曾被懷疑為法軍的間諜,也曾幫忙醫治清軍,受到清廷表揚。

其他商業

陶德不僅從事茶葉買賣,也跨足到山區的樟腦、基隆的煤礦,甚至在苗栗發現石油,一度與客藉通事簽約打算開採,惟因此引起原承租者不滿,以致發生械鬥。後通事被官府砍頭遂做罷。


當時在華洋行主要業務之大宗乃進口鴉片、出口茶葉,陶德亦為台灣鴉片的輸入者。也涉足政界,為美國荷蘭在淡水、基隆的代理人,名譽駐台領事。


除了商業外,陶德也積極於考察泰雅族凱達格蘭族等台灣原住民部落,觀察力敏銳,被稱為是「一個出色的科學家和用心的觀察者」。


陶德生年卒月不詳,在台二十七年(1864-1890),在台時曾跌斷腳從此跛腳,拄拐杖而行,沒有口德的台人背後稱其「三腳仔」。據「馬偕博士日記」記載:陶德於1890年3月3日離台返英,而後就無音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