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筋疲力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筋疲力盡
來自電影藝術史的圖片
jīn pí lì jìn

中文名: 筋疲力盡

外文名: A bout de souffle

出品公司: A Hamilton and Electric Pictures Production

出品時間: 1960年

製片地區: 法國

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片長: 90分鐘

拍攝日期: 1959年8月17日-1959年9月15日

編劇: 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

類型: 劇情、罪案、浪漫

上映時間: 法國:1960年3月16日

對白語言: 法語、英語

主演:讓-保羅·貝爾蒙多,珍·茜寶

《筋疲力盡》是由讓-呂克·戈達爾執導,讓-保羅·貝爾蒙多珍·茜寶主演的愛情片,影片於1960年3月16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講述的是年輕的米歇爾一再想要逃離荒誕不羈的遊戲人生,在與社會的抗衡中終於筋疲力盡,以生命的結束換得真正的自由的故事。

劇情介紹

街頭小混混米歇爾從馬賽偷了一輛小汽車並駛往巴黎去。在路上因為超速行駛被兩個騎着摩托車的警察逮住。他開槍把一個警察打死之後逃到巴黎,躲藏在女友帕特麗夏那裡,在躲避警方的通緝之外,他還想方設法討回一筆賣車賺來的錢。當帕特麗夏去報社的時候,有個警長過來找她,並且要她下次見到米歇爾的時候一定給他打電話。迫於警方的壓力,帕特麗夏終於還是向警長報告了米歇爾的住處。當米歇爾知道被出賣的時候,他感到自己已經筋疲力盡,哪兒也不想去了。最後,米歇爾被警方擊中,身上連中數槍之後在大街上倒下。帕特麗夏跑過來,望着米歇爾。米歇爾作了幾個怪相,說了一句「真可惡」就死了。帕特麗夏回過頭來,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對着別人發問:「可惡?這是什麼意思?[1]

幕後花絮

該片導演讓-呂克·戈達爾買不起攝影推車,在電影裡有很多拍攝場景,都是攝影師坐在輪椅上由他自己來推動這輛"車"的。

在後期製作階段,由於第一次剪輯的版本太長了無法發行上映,期間戈達爾向讓-皮埃爾·梅爾維爾諮詢。梅爾維爾建議戈達爾這兒剪一點那兒剪一點,於是就有了"跳剪"技術。

影片中米歇爾的化名是拉·科瓦奇,有人猜測這個名字與匈牙利富有傳奇色彩的攝影師有關。事實上,戈達爾在那個時候並沒有見過科瓦奇,而這個名字指代的是克勞德·夏布洛爾的電影《二重奏》中貝爾蒙多扮演的角色。[2]

這部電影是獻給Monogram Pictures電影公司的。[3]

影片評價

《筋疲力盡》改寫了電影史,因為在這部電影之後,世界上多了新浪潮、多了不按照常理出牌的導演、多了手提式攝影、多了戈達爾。戈達爾用先鋒的姿態和不得了的態度重新定義了電影。影片本身沒有什麼深刻到不得了的內容,倒是這部電影後續的影響卻非常深刻。如果沒有解讀、沒有分析、沒有定義,《筋疲力盡》也只能算是一部普通的B級片。[4]

《筋疲力盡》是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電影潮流,也體現了電影大師戈達爾極盡顛覆的美學風格,蘊含着豐富的美學內涵。影片的情節極為簡單,在結構上存在着大量的呼應和循環,有些迴環與呼應看起來似乎毫無意義,但卻像回聲一樣激盪着觀眾的內心。該片在內容上首先是一部犯罪劇,必然會涉及道德審判的內容。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欣賞影片時,觀眾並沒有被道德倫理綁架。原因之一就在於戈達爾將這一犯罪題材的影片注入了遊戲因子,片中有很多細節能帶給觀眾遊戲的感受,遊戲帶給觀眾亦真亦幻的感受消解了道德評判的東西,不符合常理的行為自然不受常規約束和左右。正因如此,觀眾關注的就不是孰對孰錯,而是人的存在本身。

相關視頻

曾伏虎導演聊電影之 戈達爾《筋疲力盡》(1960年)與新浪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