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盃

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1]於1966年4月18日在美國加州聖莫尼卡公民大禮堂(SantaMonicaCivicAuditorium­)舉辦,主持人鮑勃·霍普(BobHope)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獲獎影片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最佳影片 《音樂之聲》
最佳男主角 李馬文《女賊金絲貓》
最佳女主角 朱莉克里斯蒂《親愛的/春花秋月不了情》
最佳男配角 馬丁鮑爾薩姆《一千個小丑》
最佳女配角 謝利溫特斯《再生緣》
最佳導演 羅伯特懷斯《音樂之聲》
最佳原創劇本 《親愛的/春花秋月不了情》
最佳改編劇本 《日瓦戈醫生》
最佳攝影(彩色) 《日瓦戈醫生》
最佳攝影(黑白) 《愚人船》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彩色) 《日瓦戈醫生》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黑白) 《愚人船》
最佳服裝(彩色) 《日瓦戈醫生》
最佳服裝(黑白) 《親愛的/春花秋月不了情》
最佳音響 《音樂之聲》
最佳電影剪輯 《音樂之聲》
最佳音效 《瘋狂大賽車》
最佳特技效果 《007:霹靂彈/鐵金剛勇戰魔鬼黨》
最佳原創歌曲 "TheShadowofYourSmile"《春風無限恨》
最佳原創配樂 《日瓦戈醫生》
最佳改編配樂 《音樂之聲》
最佳動畫短片 《點和線》
最佳真人短片 《膽小鬼》
最佳紀錄短片 《活下去》
最佳紀錄長片 《埃利諾羅斯福的故事》
最佳外語片 《大街上的商店》捷克斯洛伐克

提名名單

獎項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親愛的/春花秋月不了情》、《日瓦戈醫生》、《愚人船》、《一千個小丑》
最佳男主角 理查德伯頓《柏林諜影》、勞倫斯奧利弗《奧賽羅》、羅德斯泰格爾《典當商/血印》、奧斯卡維爾納《愚人船》
最佳女主角 茱莉安德魯斯《音樂之聲》、沙曼塔艾格《收藏家/蝴蝶春夢》、伊麗莎白哈特曼《再生緣》、西蒙妮希恩奧萊《愚人船》
最佳男配角 伊恩班嫩《鳳凰劫/荒漠十壯士》、湯姆康特奈《日瓦戈醫生》、邁克爾鄧恩《愚人船》、弗蘭克芬利《奧賽羅》
最佳女配角 露絲戈登《春花秋月奈何天》、喬伊斯瑞德曼《奧賽羅》、瑪吉史密斯《奧賽羅》、佩吉伍德《音樂之聲》
最佳導演 威廉惠勒《收藏家/蝴蝶春夢》、約翰施勒辛格《親愛的/春花秋月不了情》、大衛里恩《日瓦戈醫生》、敕使河原宏《砂之女/沙丘之女》
最佳原創劇本 《卡薩諾瓦'70》、《飛行器中的好小伙》、《戰鬥列車/鐵路敢死隊》、《瑟堡的雨傘/秋水伊人》
最佳改編劇本 《女賊金絲貓》、《收藏家/蝴蝶春夢》、《愚人船》、《一千個小丑》
最佳攝影(彩色) 《萬世千秋》、《瘋狂大賽車》、《萬世流芳》、《音樂之聲》
最佳攝影(黑白) 《海上長城》、《黑獄梟雄》、《諜艦》、《再生緣》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彩色) 《萬世千秋》、《萬世流芳》、《春花秋月奈何天》、《音樂之聲》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黑白) 《黑獄梟雄》、《再生緣》、《一線生機》、《柏林諜影》
最佳服裝設計(黑白) 《諜艦》、《玉女偷情》、《愚人船》、《一線生機》
最佳服裝設計(彩色) 《萬世千秋》、《萬世流芳》、《春花秋月奈何天》、《音樂之聲》
最佳音響 《萬世千秋》、《日瓦戈醫生》、《瘋狂大賽車》、《烽火田園》
最佳音效 《戰俘快車》
最佳電影剪輯 《女賊金絲貓》、《日瓦戈醫生》、《鳳凰劫/荒漠十壯士》、《瘋狂大賽車》
最佳特技效果 《萬世流芳》
最佳原創歌曲 "The Balladof Cat Ballou"《女賊金絲貓》、"I Will Wait For You"《瑟堡的雨傘/秋水伊人》、"The Sweetheart Tree"《瘋狂大賽車》、"What's New Pussycat?"《風流紳士》
最佳原創配樂 《萬世千秋》、《萬世流芳》、《再生緣》、《瑟堡的雨傘/秋水伊人》
最佳改編配樂 《女賊金絲貓》、《尋歡作樂》、《一千個小丑》、《瑟堡的雨傘/秋水伊人》
最佳真人短片 《城堡的安寧》、《滑板約會》、《積雪》、《時光的片斷》
最佳動畫短片 《粘土種類和來源》、《賊鵲》
最佳紀錄短片 《街道上的壁畫》、《序曲》、《景點》、《葉芝的故鄉》
最佳紀錄長片 《坦克大決戰》、《福斯公路大橋》、《讓我的人走》、《死在馬德里》
最佳外語片 《土地之血》希臘、《絕交信》瑞典、《怪談》日本、《意大利式婚禮》意大利

最佳影片

《音樂之聲》[2]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利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

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劇情簡介

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修女院裡的阿比斯院長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了然。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準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絨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絨花。    

演出之後,趁着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裡,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

角色介紹

瑪利亞

演員 朱麗·安德魯斯

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於是她被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她很快和上校的七個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漸漸在她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馮·特拉普

演員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海軍上校,有七個孩子。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他請來瑪利亞作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剛開始他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並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男爵夫人

演員 埃琳諾·帕克

馮·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帶回來時孩子們很不喜歡她。她看到瑪麗亞與上校十分親近,便勸瑪麗亞回修道院。但後來瑪麗亞回來之後,她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間的感情,便主動退出了與上校的婚約。

阿比斯院長

演員 佩吉·伍德

薩爾茨堡修道院院長,她覺得瑪麗亞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她決定讓瑪麗亞去馮・特拉普上校家做看護,也藉此讓瑪利亞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當瑪麗亞向她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訴瑪利亞要有骨氣與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後來幫助瑪麗亞一家逃離生天。

精彩花絮

由於電影拍攝的周期比較長,小演員們都在這個過程中長高了不少,為了在鏡頭中讓演員看起來高度不變,影片使用了很多的小的拍攝技巧來掩飾這一切。 影片結束全家人爬到山上時上校肩膀上的格里特不是她本人。當時金·卡拉斯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片中出現的小孩是在克里斯托弗的要求下,找來的侏儒替身,體重只有格里特的一半。 影片的第一個音樂片段"音樂之聲"是在歐洲拍攝的最後一場。當時是1964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儘管看起來陽光明媚,但天氣寒冷刺骨,朱麗·安德魯斯不得不在山間不斷地跳來跳去。 朱麗·安德魯斯回憶,在影片開場的航拍鏡頭中,儘管她把鞋跟都插進了地里,試圖穩住自己,但還是一次次地被直升機強大的氣流給吹得站都站不穩。在拍了大概十幾條之後,她試着給導演羅伯特·懷斯做出手勢讓直升機升上去一些,但是她得到的回應卻是導演豎起的大拇指--導演終於拍到了滿意的鏡頭。 片尾一家人徒步穿過阿爾卑斯來到瑞士,而現實中他們先坐火車到了意大利,又從意大利飛到倫敦,最後到達了美國。薩爾茲堡離奧德邊境非常的近,但離瑞士和意大利都非常遠,徒步走過去是不可能的。 瑪利亞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場景中,安德魯斯一直笑場。因為每當她和上校接吻時,有一個裝置就會發出咂嘴的聲音。拍了超過20條之後,這個場景的結尾被修改成兩人的剪影,並且隱藏了安德魯斯的笑聲。 電影在韓國放映時,一些電影院每天放四到五場,票房不是很好。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首爾的一家電影院的經營者嘗試着找到了辦法,他把電影中的所有音樂片段剪掉。 在阿根廷,這部電影被命名為《一個叛逆修女的故事》。 馬里·馬丁是原百老匯版本里瑪麗婭的角色和該電影的製片人,最終將使得影片成本增加到八千萬美元,相比較而言,安德魯斯的片籌只要兩百二十五萬美元。 在影片拍攝到他們從船上掉進水裡的場景,為了保持濕漉漉的樣子,演員們不得不反覆被水龍頭澆得滿身是水的。 當拍攝馮特拉普上校和瑪利亞結婚的場景時,劇組忘記了叫扮演主教的演員就位,兩位主人公走到了聖壇上時,聖壇上卻空無一人,十分尷尬。而薩爾茲堡城真正的主教也在影片出演了一個小角色。 瑪利亞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場景中,朱麗·安德魯斯一直大笑不止。照她的說法,是因為每當她靠近普盧默和他接吻時,有一個裝置就會發出咂嘴的聲音。在拍了超過20條之後,這個場景的結尾被修改成兩人的剪影,並且隱藏了朱麗·安德魯斯的笑聲。 電影中,瑪利亞從來不叫上校的名字 "喬治", 她總是叫他"上校"、"先生"或者"親愛的"。

幕後製作

《音樂之聲》改編自百老匯同名音樂劇,根據瑪利亞·馮·特拉普的著作《馮特拉普家歌者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by Maria von Trapp》)改編而成。該片的拍攝地點也在原著中提到的薩爾茲堡、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等地。

該片製片方最初想找執導過《賓虛》的好萊塢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來執導,當時他已經現場勘景並把原劇本做了一些改動。他心目中的《音樂之聲》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威廉·惠勒甚至想要拍攝一些戰爭場面來渲染氣氛。而同名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演的兩年之前,派拉蒙向馮·恰皮·辛格買下了故事的版權,並打算讓奧黛麗·赫本出演瑪利亞。而奧黛麗·赫本表示拒絕出演,派拉蒙方面隨即拋棄該電影計劃 。

影片評價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致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片中多首歌曲,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來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也都成了觀眾們記憶中最值得細細回味的旋律 。](新浪網評)

《音樂之聲》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觀眾沉醉不已,理查德·羅傑斯創作的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和百老匯製作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撰寫的雅俗共賞、惹人喜愛的歌詞,無疑是該片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因素 。(《新快報》評)

《音樂之聲》這部音樂片中,茱莉·安德魯斯宛如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壯美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籤。作為一部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發着濃郁的戲味兒,在旋律的起伏之間,觀眾們能體會到一種因情緒變化而產生的動態之美 。(時光網評)

最佳男主角

李·馬文[3],1924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著名演員。生於紐約。第二世界大戰期間服役于海軍陸戰隊受傷退伍後,偶爾在當地的夏日劇團里客串演出,從此迷上戲劇,到了紐約後,立即加入該地的劇團,在百老匯登台,1951年開始參加電影演出。主要成就: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和 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主要作品

突襲貝魯特The Delta Force (1986)

《十二金剛續集》The Dirty Dozen: The Next Mission (1985)

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 (1983)

雪嶺過江龍Death Hunt (1981)

鐵血軍營 Big Red One, The (1980)

西部的明內斯男人 Meanest Men in the West, The (1978)

大煞星與亡命客Shout at the Devil (1976)

大王龍 Klansman, The (1974)

冰人未了 Iceman Cometh, The (1973)

Prime Cut (1972)

兩條牛仔龍Pocket Money (1972)

長征萬寶山 Paint Your Wagon (1969)

決鬥太平洋 Hell in the Pacific (1968)

雷克軍曹 Sergeant Ryker (1968)

十二金剛Dirty Dozen, The (1967)

最佳女主角

朱莉·克里斯蒂[4](Julie Christie),1941年04月14日出生於印度阿薩姆邦查布阿,演員。被美國傳奇巨星艾爾·帕西諾稱為"最富有詩意的女演員",與其他熱衷舞台劇的英國演員不同,她更鐘情於大銀幕,《親愛的》中的表演贏得了1965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早年經歷

朱莉·克里斯蒂1941年4月14日出生於印度北部的阿薩姆邦,父親是個茶園主。

自小生長在印度,父親是當地茶商。在英國、法國完成教育後

,便進入倫敦一所劇校中接受戲劇及歌唱訓練。

演藝經歷

1962年初進入影壇,演的都是小角色,翌年在《說謊的比利》首次任女主角。名導演約翰史勒辛格對她非常賞識,為她量身訂造《親愛的》一片,遂以此片榮登奧斯卡后座,旋即主演《日瓦戈醫生》成為國際紅星。直到70年代,是她在影壇的黃金時期,曾在大衛.連、楚浮等大導演的片中演出。1971年起跟華倫.貝蒂合演《花村》等三部影片,兩人一度打得火熱。90年代以後比較沉寂。 朱莉被美國傳奇巨星艾爾·帕西諾稱為"最富有詩意的女演員",與其他熱衷舞台劇的英國演員不同,她更鐘情於大銀幕。朱莉生性低調,很少公開亮相或接受採訪,專注的態度使她口碑極好。

演員作品她的作品多不勝數,曾經參演過許多經典影片,如《親愛的》、《熱與塵》、《日瓦戈醫生》、《天堂可以等待》、《特洛伊》、《尋找夢幻島》等,並因為在《親愛的》中的表演贏得了1965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第十四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揭曉。丹尼爾·戴·劉易斯和朱莉·克里斯蒂分別榮獲影帝與影后稱號 。

最佳女主角的角逐幾乎是朱莉·克里斯蒂(《柳暗花明》女主角)和瑪麗昂·歌迪亞(《玫瑰人生》女主角)兩個人的競爭。最終,朱莉·克里斯蒂勝出。此前,她憑藉影片《柳暗花明》的出色表現已經在好萊塢四度封后。朱莉·克里斯蒂在影片《柳暗花明》中成功地塑造了患痴呆症的女主角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

主要作品

2000-2011年

小紅帽Red Riding Hood (2011)

紐約,我愛你New York,I love you(2009)

柳暗花明/遠離她Away From Her (2006)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

尋找夢幻島Finding Neverland (2004)

特洛伊Troy (2004)

Decade Under the Influence, A (2003)

攝影師 Snapshots (2002)

盧浮魅影Belphecor: Curse of the Mummy (2001)

Miracle Maker, The (2000)

1963-1997年

換妻遊戲 Afterglow (1997)

血洗家園 Fools of Fortune (1990)

叱咤風雲Power (1986)

參考文獻

外部鏈接

  • 第38屆奧斯卡金像獎簡介 ,360百科
  • 《音樂之聲》影片簡介,360百科
  • 李·馬文個人簡歷 ,360百科
  • 朱莉·克里斯蒂個人簡歷 ,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