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音樂之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音樂之聲》
電影《音樂之聲》
知名於 第23屆金球獎
第38屆奧斯卡獎
第1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音樂之聲》[1]是由羅伯特·懷斯執導,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主演的音樂片,

該片講述了修女瑪麗亞到特拉普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並和上校的7個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漸漸在瑪利亞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並與瑪利亞之間產生了感情的故事 。

該片於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字 音樂之聲 外文名 The Sound of Music
其他名稱 仙樂飄飄處處聞 類型 歌舞 家庭 愛情
導演 羅伯特·懷斯 主演 朱麗·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理查德·海頓
編劇 Ernest Lehman 上映時間 1965年3月2日
片長 174分鐘 對白語言 英語
製片地區 美國 出品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出品時間 1964年 imdb編碼 tt0059742
色彩 彩色

劇情簡介

22歲的瑪麗亞是一個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修女院裡的阿比斯院長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了然。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準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絨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絨花。    

演出之後,趁着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裡,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

角色介紹

瑪利亞

演員 朱麗·安德魯斯

薩爾茨堡修道院裡的志願修女,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裡惹麻煩。於是她被派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她很快和上校的七個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漸漸在她的引導下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態度。

馮·特拉普

演員 克里斯托弗·普盧默

海軍上校,有七個孩子。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他請來瑪利亞作為孩子的家庭教師,剛開始他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並被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

男爵夫人

演員 埃琳諾·帕克

馮·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帶回來時孩子們很不喜歡她。她看到瑪麗亞與上校十分親近,便勸瑪麗亞回修道院。但後來瑪麗亞回來之後,她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間的感情,便主動退出了與上校的婚約。

阿比斯院長

演員 佩吉·伍德

薩爾茨堡修道院院長,她覺得瑪麗亞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她決定讓瑪麗亞去馮・特拉普上校家做看護,也藉此讓瑪利亞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當瑪麗亞向她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訴瑪利亞要有骨氣與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後來幫助瑪麗亞一家逃離生天。

精彩花絮

由於電影拍攝的周期比較長,小演員們都在這個過程中長高了不少,為了在鏡頭中讓演員看起來高度不變,影片使用了很多的小的拍攝技巧來掩飾這一切。 影片結束全家人爬到山上時上校肩膀上的格里特不是她本人。當時金·卡拉斯的體重增加了不少。片中出現的小孩是在克里斯托弗的要求下,找來的侏儒替身,體重只有格里特的一半。 影片的第一個音樂片段"音樂之聲"是在歐洲拍攝的最後一場。當時是1964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儘管看起來陽光明媚,但天氣寒冷刺骨,朱麗·安德魯斯不得不在山間不斷地跳來跳去。 朱麗·安德魯斯回憶,在影片開場的航拍鏡頭中,儘管她把鞋跟都插進了地里,試圖穩住自己,但還是一次次地被直升機強大的氣流給吹得站都站不穩。在拍了大概十幾條之後,她試着給導演羅伯特·懷斯做出手勢讓直升機升上去一些,但是她得到的回應卻是導演豎起的大拇指--導演終於拍到了滿意的鏡頭。 片尾一家人徒步穿過阿爾卑斯來到瑞士,而現實中他們先坐火車到了意大利,又從意大利飛到倫敦,最後到達了美國。薩爾茲堡離奧德邊境非常的近,但離瑞士和意大利都非常遠,徒步走過去是不可能的。 瑪利亞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場景中,安德魯斯一直笑場。因為每當她和上校接吻時,有一個裝置就會發出咂嘴的聲音。拍了超過20條之後,這個場景的結尾被修改成兩人的剪影,並且隱藏了安德魯斯的笑聲。 電影在韓國放映時,一些電影院每天放四到五場,票房不是很好。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首爾的一家電影院的經營者嘗試着找到了辦法,他把電影中的所有音樂片段剪掉。 在阿根廷,這部電影被命名為《一個叛逆修女的故事》。 馬里·馬丁是原百老匯版本里瑪麗婭的角色和該電影的製片人,最終將使得影片成本增加到八千萬美元,相比較而言,安德魯斯的片籌只要兩百二十五萬美元。 在影片拍攝到他們從船上掉進水裡的場景,為了保持濕漉漉的樣子,演員們不得不反覆被水龍頭澆得滿身是水的。 當拍攝馮特拉普上校和瑪利亞結婚的場景時,劇組忘記了叫扮演主教的演員就位,兩位主人公走到了聖壇上時,聖壇上卻空無一人,十分尷尬。而薩爾茲堡城真正的主教也在影片出演了一個小角色。 瑪利亞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場景中,朱麗·安德魯斯一直大笑不止。照她的說法,是因為每當她靠近普盧默和他接吻時,有一個裝置就會發出咂嘴的聲音。在拍了超過20條之後,這個場景的結尾被修改成兩人的剪影,並且隱藏了朱麗·安德魯斯的笑聲。 電影中,瑪利亞從來不叫上校的名字 "喬治", 她總是叫他"上校"、"先生"或者"親愛的"。

幕後製作

《音樂之聲》改編自百老匯同名音樂劇,根據瑪利亞·馮·特拉普的著作《馮特拉普家歌者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by Maria von Trapp》)改編而成。該片的拍攝地點也在原著中提到的薩爾茲堡、奧地利和巴伐利亞等地。

該片製片方最初想找執導過《賓虛》的好萊塢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來執導,當時他已經現場勘景並把原劇本做了一些改動。他心目中的《音樂之聲》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威廉·惠勒甚至想要拍攝一些戰爭場面來渲染氣氛。而同名音樂劇在百老匯上演的兩年之前,派拉蒙向馮·恰皮·辛格買下了故事的版權,並打算讓奧黛麗·赫本出演瑪利亞。而奧黛麗·赫本表示拒絕出演,派拉蒙方面隨即拋棄該電影計劃 。

獲獎記錄

電影節 年份 獎項 獲獎/提名 獲獎者
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
2001年 國家影片登記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獲獎 音樂之聲
第23屆金球獎
1966年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Peggy Wood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提名 羅伯特·懷斯
最佳女演員(喜劇/音樂類)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獲獎 朱莉·安德魯斯
最佳電影(喜劇/音樂類) /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獲獎 音樂之聲
第38屆奧斯卡獎
1966年
最佳電影 / Best Picture 獲獎 音樂之聲
最佳女演員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朱莉·安德魯斯
最佳女配角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提名 Peggy Wood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獲獎 羅伯特·懷斯
最佳攝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Ted D. McCord
最佳藝術指導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提名 Boris Leven

Walter Scott

Ruby R. Levitt

最佳服裝設計 / Best Costume Design 提名 Dorothy Jeakins
最佳剪輯 / Best Film Editing 獲獎 William Reynolds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獲獎 James Corcoran

Fred Hynes

最佳音樂/歌曲 / Best Music, Song 獲獎 Irwin Kostal
第1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1966年 最佳女演員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提名 朱莉·安德魯斯
第10屆意大利大衛獎 1966年 最佳外國女演員 獲獎 朱麗·安德魯斯

發行信息

發行製作

製作公司 發行公司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
Centfox Film [奧地利]
Centfox美國廣播公司
20世紀福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Gativideo [阿根廷]
Magnetic Video [us]
20th Century Fox Video [美國]
Fox Video [美國]
CBS/Fox Home Video [au]
CBS/Fox Home Video [no]
CBS/Fox [us]
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荷蘭]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
美國(紐約點映) 1965年3月2日 意大利 1965年12月30日
美國(洛杉磯點映) 1965年3月10日 法國 1966年2月17日
英國 1965年3月29日 挪威 1966年4月7日
澳大利亞 1965年4月17日 丹麥(再發行) 1966年11月9日
巴西 1965年5月3日 日本(再發行) 1975年9月13日
日本 1965年6月19日 芬蘭(再發行) 1985年10月18日
中國香港 1965年11月11日 美國(再發行) 1990年8月24日
阿根廷 1965年12月1日 挪威(再發行) 2001年4月27日
瑞典 1965年12月9日 日本(再發行) 2003年12月30日
芬蘭 1965年12月17日 挪威(70mm Film Festival) 2004年8月22日
丹麥 1965年12月20日 中國香港(再發行) 2005年11月3日
西德 1965年12月25日 英國(再發行) 2007年9月26日

影片評價

《音樂之聲》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約束的美麗修女瑪利亞,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氣候,雅致的別墅,七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都深深打動了世界各地觀眾們的心。片中多首歌曲,如表達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鬆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特來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雪絨花》、歡樂有趣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等,也都成了觀眾們記憶中最值得細細回味的旋律 。](新浪網評)

《音樂之聲》中眾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觀眾沉醉不已,理查德·羅傑斯創作的優美動聽、流暢生動的音樂和百老匯製作人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撰寫的雅俗共賞、惹人喜愛的歌詞,無疑是該片取得空前成功的關鍵因素 。(《新快報》評)

《音樂之聲》這部音樂片中,茱莉·安德魯斯宛如出谷黃鶯般高亢亮麗的開嗓、和阿爾卑斯山廣袤壯美的自然景觀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為了一開場就令觀眾醍醐灌頂的記憶標籤。作為一部改編自音樂劇的電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發着濃郁的戲味兒,在旋律的起伏之間,觀眾們能體會到一種因情緒變化而產生的動態之美 。(時光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