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符騰堡腓特烈一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符騰堡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754年11月6日-1816年10月30日),全名腓特烈·威廉·卡爾(Friedrich Wilhelm Karl),1798年繼承父位成為符騰堡公爵,稱腓特烈三世;1803年升為符騰堡選侯,1806年成為符騰堡王國的第一任國王,稱腓特烈一世,基督教德國信義宗教徒。

在君士坦丁時代[1]之前,羅馬還不是基督教中心。更古老、更廣大的基督教地區在北非和近東的大城市,如亞歷山大港[2]和安條克。

簡介

腓特烈一世是符騰堡公爵腓特烈二世·歐根與妻子弗蕾德里克的長子,1754年生於特雷普托夫(今波蘭切比亞托夫)。1780年10月15日與不倫瑞克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之女奧古斯塔結婚,有兩子兩女。1783年起被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授予俄屬芬蘭總督的職務,直到妻子奧古斯塔於1787年去世。1797年5月18日,他續娶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國王、漢諾威選侯喬治三世的女兒夏洛特·奧古斯塔·瑪蒂爾德,二人沒有子嗣。

1797年11月22日,腓特烈的父親符騰堡公爵腓特烈二世·歐根去世,他繼位成為符騰堡公爵,稱腓特烈三世。腓特烈是一個極易怒的人,政治上奉行君主專制。

1800年,法軍占領符騰堡,腓特烈與妻子流亡維也納。第二年他與拿破崙簽定協約,割讓蒙特貝里亞給法國,兩年後得到埃爾萬格作為補償。兩年後的1803年2月25日,他成為符騰堡的選帝侯。雖然他從未行使過選侯的權利,但他得到了許多重要的土地,國土面積大量增加。1805年10月,腓特烈與拿破崙在路德維希堡進行和談,決定符騰堡向法國提供大量輔助軍事力量,而拿破崙則於同年12月26日將國王的稱號給了選侯腓特烈。1806年1月1日,腓特烈在符騰堡首都斯圖加特正式加冕稱王,稱符騰堡國王腓特烈一世。他的子女和男系後嗣稱符騰堡王子和公主,他的兄弟姐妹及兄弟們的男系後嗣稱符騰堡公爵或女公爵。

符騰堡成為王國後,國土比起1803年前增加了將近一倍。1806年符騰堡退出神聖羅馬帝國,加入了以拿破崙為保護人的萊茵聯邦,成了其中的重要成員。1807年8月22日腓特烈一世將長女卡特琳娜嫁給了拿破崙的幼弟、威斯特法倫國王熱羅姆·波拿巴,他成了日後波拿巴家族的祖先之一。腓特烈一世與法國結盟與奧地利、俄羅斯作戰。在法國入侵俄羅斯的戰爭中,約有1.2萬符騰堡士兵參加,戰後倖存的只有幾百人。他也成為他的英國岳父喬治三世的敵人,直到1813年萊比錫會戰法軍失敗,萊茵聯邦的成員紛紛倒戈,加入反法同盟。連女兒卡特琳娜也被要求與熱羅姆離婚。這遭到了腓特烈一世的拒絕,熱羅姆被他封為符騰堡王國的蒙特福親王(Fürst von Montfort)。拿破崙戰敗後,1816年的維也納會議再次確立了符騰堡的王國地位。

腓特烈一世於1816年10月30日在斯圖加特因病去世,終年61歲,葬於路德維希堡宮。

腓特烈一世身形魁梧肥胖,身高2.11米,體重約200公斤,綽號「大肚腩」。拿破崙曾調侃地說到「上帝造出這位王子是為了表明人的皮膚可以撐大而不爆裂的最大程度」。

視頻

符騰堡腓特烈一世相關視頻

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的區別到底在哪裡?終於搞明白了!
遠東的梵蒂岡,上海徐家匯天主教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