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南朝。長244厘米,寬88厘米,由300多塊古墓磚組成,出土時分東西兩塊,一塊為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另一塊為向秀、劉伶、阮咸、榮啟期四人。榮啟期是早於「七賢」許多年的春秋時期人物,由於榮啟期的性格和「七賢」極為相似,又被時人譽為「高士」,所以,磚畫中安排榮啟期和「七賢」在一起,除了繪畫構圖上對稱的需要外,榮啟期更有為「七賢」之楷模的寓意。這幅磚畫純熟地發揮了線條的表現能力,人物造型簡練而傳神,八人席地而坐,或撫嘯歌,或頷首傾聽,性格特徵鮮明,人物之間以樹木相隔,完美地體現了對稱美學

目錄

簡介

此磚印模畫於1960年4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南朝墓葬出土。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1]

概述

魏晉間以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為代表的風流名士,因不滿暴政,乃逍遙山林,談玄醉酒,長歌當哭,不與統治者合作,世稱「竹林七賢[2]」。嵇康為「七賢」之首,他是一個非常豁達而有文采的人物,文獻中記載他「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阮籍則是一個不拘小節,活得很瀟灑滋潤的人,他好飲酒,且「嗜酒能嘯」,這個「嘯」,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把手指放在嘴裡吹口哨。《世說新語》說他酒後縱興「長嘯」,且「韻響嘹亮」,所以,在「七賢」之中,有「嵇琴阮嘯」之說。山濤也極能飲酒,《山濤傳》中有其「飲酒至入斗方醉」的記錄。王戎則是一位為人任率,不修威儀,善發談端的人物。向秀文儒,文獻記其「雅好老莊之學,莊周著內外數十篇……秀乃為之隱解,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看來是個十足的道學家。劉伶也好酒,且嗜酒如命,「止則操卮執觚,動則契盍提壺」,大杯小盅,來者不辭。阮咸通音律,善彈琵琶,當然,這裡的「琵琶」不是我們現在所見的琵琶,而是一種被稱為「阮」的彈撥樂器,相傳這種樂器就是由阮咸發明,在許多地方劇種的演出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樂器。

由於「七賢」在當時熱衷於清談和玄學,崇尚空靈之道,而玄學中又摻雜了許多「怡悅情性」「自我陶冶」「洗心養身」「自喻適志」的道教因素,頗受知識分子的喜好,「七賢」談吐不俗,灑脫倜儻的人生觀亦博得了知識分子的讚賞,久之,便形成了所謂的「魏晉風度」,「七賢」成了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圖中的榮啟期是春秋時代的名士,他與七賢有共同之處,故被畫在一起。

視頻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相關視頻

南北朝時期的竹林七賢磚畫形象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片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