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竹刻)
前往: 導覽搜尋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成為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竹雕發展到明清時期大盛,漢族竹刻家們雕刻技藝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湧現了「嘉定三朱」等諸多竹雕大家。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也是漢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文化品味

縱觀中國竹雕發展的歷程,真正的竹雕藝術在宋代已初露頭角。明清時期,竹雕藝術品達到鼎盛,出現了百花爭艷的景象。明清兩代,這時文人的參與,使竹雕與書畫、雕塑雕塑藝術藝術結合,導致竹雕藝術的空前發展。自明代正德、嘉靖之後幾乎每個時期都有一些傑出的藝術家湧現出來。當時大部分竹刻高士都集中在江蘇嘉定和金陵一帶,於是根據其雕刻技法和風格特徵就產生了兩個竹雕流派,一派始於嘉定朱鶴,一派始於金陵濮仲謙。

據史料記載,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方寸之間刻山水人物樓閣、鳥獸、淺雕並用,刀法精巧,藝術造詣深湛,為時人所識。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代最為著名,被譽為「嘉定三朱」[1],嘉定派麾下的名手大家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秦一爵,沈兼,吳之璠,封氏三傑,周灝,施天章,顧珏,蔡時敏等尤為世人所重。嘉定竹雕到了清代康雍乾嘉時期(1662—-1820),達到了黃金盛世,嘉定也因此被稱為「竹刻之鄉」。

明代金陵派竹雕以根雕和竹板刻書畫見長,與嘉定派竹雕風格相比較,顯得古樸雅致。不過金陵派傳承不旺,僅有濮仲謙,潘西風,方潔等少數。

此後,以清初「留青聖手」張希黃為首開創了浙派竹雕藝術,改進了唐代以來的傳統「留青」竹雕技法,他的傳世之作不少,皆細緻工巧,精美絕倫,其中以「山水樓閣」最為典型。他的作品精細的構思和絕妙的製作工藝渾然一體。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並且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竹雕藝人,最終形成高雅淡泊,巧而不媚的浙派風格,堪與嘉定派,金陵派並駕齊驅。

此外還出現了徽派竹雕。同時除了地區形成的流派藝術之外,還有一些雕刻家在繼承前人,推陳出新方面做出了貢獻,發明了有別於地區流派之外的新技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李耀,張步清,馬根仙,鄧孚嘉等人。

竹雕鑑賞

早期的竹刻製品遺存很少,到今所見多為明清傳世品,一般渾厚古樸,構圖飽滿,布滿器身刀工深峻,常做深浮雕或透雕,線條剛勁有力,轉角出棱。朱鶴認為,如果不進行透雕和深刻就不算雕刻。品種以筆筒香筒為主。清代前期還有明代遺風,但表現技法更加多樣,淺刻、淺浮雕、留青、圓雕等同時並行;品種擴大,除筆筒、香筒外、臂擱、竹根人物,動物與山石具備,製作精緻工整,細巧秀雅,而像張希黃的留青山水樓閣[2]、鄧渭的淺刻小字行楷等都是個人風格特徵十分鮮明的作品。清代後期面目不暇接較為單一,用刀平淺,常作陰刻。現提供一些明清竹雕的鑑定技巧以飧讀者:

質地

明清時期的竹雕家,所用竹材都取自於生長二至四年的竹子,竹的紋理結構細密,嫩老適中。所以雕刻成器之後,經打磨,其光潤,平整,不亞於平整的木紋。早期的竹刻作品往往表現出竹的肌理,後期作品則精工細作,很少見到竹的粗糙肌理。

款式

明清時期的著名竹雕大師,基本上都沒有在作品上留名的習慣,所以,有親筆提款的名家傳世之作很少。現在我們能見到的刻上大師名款的竹雕器物,有四種情況:一是作者親筆提款的真品;二是其弟子們後加款識的真品;三是弟子的作品刻上師傅的名號;四是完全造價的贗品。由於明清竹刻中鐫有的作者名款或印章,是鑑定的重要依據。因此,贗品仿造刻款,尤其是名家的款識,是比較常見。一般來說,真款刻寫自然流暢,秀中有骨,剛而不板,無矯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風格。偽款則筆畫呆滯,下刀乏力,與原作者風格不符,有的雖形似卻無靈氣。

視頻

竹雕 相關視頻

《竹逸——徽州手工竹雕的傳承
《愛收藏》——竹雕工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