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小學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小學在教學上全面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1],促進教師的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自我提高,以教師的素質提升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從而實現學校的跨越性發展。我校在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中,以「創新成長發展」為主題,提出「校本教研需要創新,學校在教師成長中發展」的活動宗旨[2]

目錄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小學簡介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小學創建於1916年,是章丘市最早創辦的學校之一。2005年2月,獲章丘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

歷史沿革

學校初期規模不詳,校址經常變動,最後固定在明一村李家大廟內(即現址)。1936年前後是完小。抗戰時曾一度停辦。解放前夕,教師1—3人,規模為1—6年級一個複式班。

1948年章丘解放,明水第一小學被命名為「章丘縣明水區完全小學」,是章丘縣解放後公布的首批7所完小之一。教師4人左右,1—6年級2個複式班。

1953年9月,更名為「章丘縣明水小學」,有杜月恆任負責人,司采廷等教師,是年起高小每級分為兩個單式班。

文革時期,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將教室後濟青路以南屬於學校的約10畝土地,劃為百姓的宅基地,使校園面積大大減少。1968年開始設初中班。

1975年,引進電機維修企業,成立校辦工廠

1977年,全面拆除原校舍,投資18萬元,新建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的二層教學樓一座,同時還翻建了兩排教師宿舍。當時,學校有教職工60餘人,教學班20餘個,學生800餘名。 同年校辦工廠又引進印刷廠,李家和、康誦玉、劉承鐸、楊峻岭先後任校辦工廠負責人。

1982年,程克寧任校辦工廠廠長,另有3名教職工在校辦工廠工作。校辦工廠的建立,改善了辦學條件。

1984年8月—1986年7月,教職工增至70餘人。

1987年8月,初一級部停招,初二級部臨時遷入繡水小學上課。

1988年8月,初三畢業班併入繡水中學。至此,歷時20年的初中部結束。

1990年,校辦工廠引進皮鞋廠。

1993年8月,程克寧調離,霍其剛被任命為校辦工廠廠長。

1994年7月,拆除原二層教學樓,投資170萬元,新建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四層教學樓一座,可容24個教學班。當時因教室不足,五年級暫時遷入繡水小學就讀一年。

1995年8月新教學樓投入使用。教職工增至80名,在校生1000餘人,同時按國家二類標準配齊了各科教學儀器。

1997年12月17日,學校被評為「章丘市規範化學校」,同一天,學校少年隊參加省電視台「剪子、包袱、錘」實況節目,獲「金杯獎」。

1998年4月,被章丘市教委確定為「章丘市進修學校校干培訓考察基地」。

1998年5月,章丘電視台以「面向新世紀的明水第一小學」為題,報道了該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情況。

1998年8月,郝興連被任命為校辦工廠廠長。

1999年8月,校辦企業引進小黃帽廠。

2000年,對教學樓後的平房進行了翻新。

2001年,拆除舊大門及門口內兩排平房,新建大門一座,門頭房一排。原校辦工廠印刷廠遷入教學樓後的平房內。

2002年6月,獲「章丘市綠色學校」稱號。

2002年10月,投資15萬元建微機室1處,購微機49台。投資4萬餘元建多媒體教室1處。

2003年10月,粉刷教學樓外牆及辦公室內牆、校園圍牆、傳達室及廁所

2004年3月,拆除家屬院,改建為操場;3月,學校獲濟南市「少先隊規範化學校」稱號;5月,學校學生合唱團獲「濟南市民族魂杯合唱比賽二等獎」。

2004年6月,獲「濟南市綠色學校」稱號。8月,完成操場改造工程,進行了地面硬化並新建籃球場一個及新建車棚一座。

2004年8月,硯池小學、明化子弟小學整體併入。有在崗教職工52人,19個班,在校生1000餘人。

2004年9月,獲明水街道辦事處「素質教育先進單位」稱號。10月,學校學生合唱團獲「濟南市合唱節小學組二等獎」。11月5日,本校全體師生為身患骨癌的四年級三班學生孫義鳳獻愛心,共捐款5539.60元。

2005年2月,獲章丘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