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體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立克次體痘是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媒介為一種小的無色蟎,血異皮蟎[1],分布廣泛。它感染家鼠和某些種類的野鼠,並可由卵傳播小珠立克次體。人被蟎幼蟲或成蟲叮咬而被感染。
發病原因
小株立克次體屬於斑點熱立克次體群,其形態與其他斑點熱立克次體相同,培養特性亦頗相似。此種病原體能使雄豚鼠產生睾丸鞘膜炎致陰囊紅腫。小株立克次體有特異的顆粒性補體結合原。其可溶性抗原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抗體有部分交叉反應。
發病機制
本病由血紅異皮蟎叮咬後,病菌侵入人體,先在局部淋巴結和單核巨噬細胞系統[2]繁殖,然後形成小蛛立克次體血症,造成全身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的損害。
症狀
蟎叮因無痛楚,故未注意。但在此後1周至10天中,該處將有局限性炎症反應。此時由水腫和反應的細胞成分將形成一緩漸增大而質硬的潮紅丘疹,直徑可達1~1.5cm。受累皮膚逐漸分離形成水泡,最後破潰而為潰瘍。潰瘍基底常發黑,周邊皮膚發紅。此過程約歷3~7天,終而發熱驟起,並有發冷、出汗、頭痛、背痛、違和。引流焦痂區的淋巴結亦腫大,但無觸痛。如未予特異抗生素治療,以上證候可持續1周。
像其他疹熱類疾病一樣,起病2~3天後亦可出疹。開始為斑丘疹性,數量不多,主要發生在軀幹和腹部,掌、跖罕見。損害發展迅速,同時轉化為皰疹性損害,水泡即在潮紅丘疹的頂部。以上損害存在約1周,皰內液體緩慢吸收,結一小痂,脫落後該處皮膚留下淺褐色改變。以後也會逐漸消失,不會結痂。內部臟器皆無明顯受累。
臨床表現與水痘相似。立克次體的水皰發生在丘疹之上,整批同時發生而不像水痘此起彼伏,數量較水痘少,發疹前在蟎咬處有初瘡。發病可見任何年齡。根據這些特點可與水痘區別而作出臨床診斷。實驗室檢查可做補體結合試驗,但須注意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抗原有一定的交叉反應。也可用豚鼠或小家鼠分離病毒。取痘皰漿液塗片,進行免疫熒光染色,可作出快速診斷。
視頻
立克次體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立克次體病的症狀及治療方法,中國醫療人才網,2015-09-04
- ↑ 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大眾養生網,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