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迦太基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突尼斯迦太基遺址位於突尼斯的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是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1979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迦太基毗鄰突尼斯灣,始建於公元前9世紀。自公元6世紀起,迦太基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貿易帝國,也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文明。其領土曾擴展到地中海大部分地區。在漫長的布匿戰爭中,迦太基占領了羅馬的領土,但最終於公元前146年被羅馬打敗。第二個羅馬迦太基城建立在古迦太基的廢墟之上。
只有暫短輝煌的歷史古城
迦太基古城遺址位於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的城市。它占地300多公頃,是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據文字記載,迦太基古城建於公元前814年,比羅馬城早61年,城市興建後,國力逐漸強盛,版圖不斷擴大,成為當時地中海地區政治、經濟、商業和農業中心之一。大約在公元前9世紀,腓尼基公主艾莉莎帶領她的子民,從現在的黎巴嫩遠渡重洋,千里迢迢來到地中海南岸的這塊陌生的地方,並以她的聰明機智,讓當地的原住民—柏柏人賜給她土地,建立起著名的迦太基。
由於腓尼基人是一個善於航海和經商的民族,讓剛茁壯的羅馬帝國備感威脅,終於引發了3次布匿戰爭,戰勝的羅馬人採用焦土政策,使得迦太基城像謎一樣地從歷史上消失。公元前122年羅馬又在這裡重建城市,並使其發展為僅次於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它被阿拉伯軍隊徹底毀滅。近年來,在考古學家推敲和研究下,終於讓這個曾經在歷史上散發短暫光芒的迦太基城,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
迦太基古城建於公元前814年,比羅馬城早61年。
帶有迦太基與羅馬文化印記的建築遺蹟
在迦太基古城遺址,其建築遺蹟具有明顯的迦太基與羅馬文化雙重印記。迦太基人精於航海,這從港口建築遺蹟上可見一斑。迦太基古城近來發現了兩個迦太基時期的軍港,其中的一個有大船塢,能容納200多艘船隻。迦太基古城最古老部分位於緊靠海岸的比爾薩山下,是迦太基城的中心。比爾薩山最南部為迦太基生殖女神塔甩特的聖殿。最南端是和薩山拉姆堡商港。比爾薩山上曾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城牆長達34公里,高13米、寬8米,每隔60米就設一座瞭望塔。通過發掘,除宮殿、住宅等建築依稀可辨之外,還發現了一批石棺和隨葬品以及拜占庭時代的宮殿遺址。
迦太基古城羅馬時代的遺蹟殘存較多。羅馬人在比爾薩山上建有大神廟,露天柱廊上則保存有羅馬在迎太基最傑出的勝利神和豐收神的雕像[2]。著名的公共浴場則是在公元145-162年間羅馬里帝安東尼時期建成的,是古羅馬的第四大浴場。從基部殘存的柱石、斷牆、拱門可隱約看出兩邊對稱排列的一間間浴室,浴室有更衣室、冷水室、溫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健身房等。浴場用水則從遠處的山泉通過60公里長的引水渡槽引來。渡槽高6-20米,至今仍遺存數段渡槽和支架。
住宅區也保存有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飾有人像、獅頭、馬身等。在數處庭院的地面上,有2000多年前用各種顏色小石塊拼成的鑲嵌畫,殘存部分的色澤依然絢麗華美。畫面的內容有馬、少年捕鴨、生動的鹿等,這些都顯示了羅馬時期迎太基鑲嵌畫的成就。羅馬時期修建的迦太基古城同其他羅馬城市一樣,有圓形劇場和橢圓競技場。劇場分成3個部分,各用柵欄隔開,樂隊席後都有5個人台階,舞台前面兜着幾個壁龕。後牆有3個門,舞台兩側的門直通場外的柱廊。舞台對面是平圓形石看台,共21級。橢圓形競技場也相當大,可容納5萬多觀眾。迦太基被毀後,這裡成為採石場,建築材料被移作他用,只留下了建築遺址。
突尼斯市以南約200公里的傑姆古羅馬鬥獸場也是著名的古蹟。鬥獸場呈橢圓形,看台可容納3.5萬名觀眾。這個鬥獸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較好的三個古羅馬鬥獸場之一。
難辨真偽的「新城來歷」傳說
迦太基在腓尼基語裡的意思是新城。傳說,它是由腓尼基公主運用自己的智慧創建起來的。她為了逃避排擠自己的兄弟——腓尼基國王,逃離了自己的國家,抵達現在突尼斯附近的希爾巴斯轄區。為了給自己和隨從們找到一塊落腳地,她請求努米德親王賜給她一塊用一張牛皮所能夠包住的土地。然後她把牛皮剪成細條,並以此圍住了比爾薩山丘,即今天聖路易大教堂矗立的位置,開始在那裡建造「新城」迦太基。這究竟是歷史事實還是民間傳說?對此,考古學家進行了大量的考古工作和研究探討,有但線索仍然撲朔迷離。
迦太基城址:北非古代迦太基人城邦遺址。位於今突尼斯城東北約18公里。迦太基一詞的腓尼基語為Kart-hadasht,意為"新的城市"。傳說迦太基城是由推羅的腓尼基人在公元前814年建立的,初為腓尼基人的殖民地,前146年布匿戰爭結束後被羅馬人毀滅,前1世紀後半葉凱撒重建為羅馬的城市。公元439年,汪達爾人占領此地。530年,歸入東羅馬帝國版圖。
20世紀40年代,法國人P.桑塔發掘的前迦太基時期墓地和廟堂的分布證明,城市的最古老部分位於緊臨海岸的比爾薩山下,後來沿海岸和山坡逐漸擴展,比爾薩即成為迦太基城的中心。在前迦太基時期的廟堂中的發現證明,在前第2千年末或前第1千年初,這裡曾生活過東方的航海者──推羅和塞浦路斯的移民。比爾薩最南部為迦太基生殖女神塔妮特的聖域,葬有獻給女神的兒童遺體。據記載,第三次布匿戰爭時期,比爾薩山上建有極堅固的城防工事,城牆總長達34公里,高13米,厚9米,每隔59米設1座瞭望塔。但戰爭失敗後整個城市被羅馬人徹底破壞。比爾薩以南有連接大海的兩處大水窪,其一可能是迦太基人貿易用的商港,長600米,寬325米;另一則可能是迦太基艦隊基地的圓形軍港。直徑325米,可停泊艦隻200艘以上。
羅馬時代的遺蹟殘留較多。比爾薩小山上建有供奉天父朱庇特、天后朱諾、工藝女神彌涅爾瓦的大神廟。著名的露天柱廊,保存了羅馬在迦太基最傑出的雕刻品──勝利和豐產的雕像。在比爾薩的北面設有體育場,其東有音樂堂、半圓形劇場和安東尼浴場。城的西北部有圓形劇場,西南角有競技場。另外有2世紀初羅馬皇帝哈德良統治時建築的引水管道。從132公里外的水源引水入城,配備有完善的貯水系統。
參考文獻
- ↑ 跟着世界遺產名錄去研學,帶你領略自然與文化的震撼之美(三) ,搜狐,2024-08-30
- ↑ 名人主題文化雕像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種人物為造型的雕塑藝術 ,搜狐,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