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鏡高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鏡高懸》[ qín jìng gāo xuán ]:見〖明鏡高懸〗。 秦鏡:相傳秦始皇有一面鏡子,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懸:掛。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也比喻人料事清楚,見解深刻。

【拼音】: qín jìng gāo xuán

【近義詞】:明鏡高懸 高懸秦鏡

【解釋】:秦鏡:相傳秦始皇有一面鏡子,能照見人的五臟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懸:掛。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

【出自】:《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出 處

西京雜記》卷三:「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1]

摘要

鏡出自秦地,故又稱為「秦鏡」。又因此鏡功能奇特,故人們又用它比喻那些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官員。

典故

在舊時衙門的公堂上,常掛有「明鏡高懸」的匾額,官員常用其標榜公正無私,斷案精詳。

漢.劉歆《西京雜記》載,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劉邦進入秦都咸陽宮,看到無數珍寶中有一塊方鏡,寬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胃腸五臟;人有疾病在內,則知病之所在;如宮人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此鏡照宮人,膽張心動者殺之。因此鏡出自秦地,故又稱為「秦鏡」。又因此鏡功能奇特,故人們又用它比喻那些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官員。

後來,官員們為了標榜自己「清正廉潔」、「公正廉明」,全都在公堂上掛起了「秦鏡高懸」的匾額。再後來逐漸變成更為通俗的「明鏡高懸」,作為擺飾懸掛於大堂前。[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