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科創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賦能專業科技服務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科創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賦能專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生態賦能專業科技服務團,面向京津冀、大灣區從需求側廣泛徵集「試點城市」所在地企業在生產和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等各類創新需求;從供給側積極對接科研院所、學會在「試點城市」開展成果推介推廣活動,推動科技供給和企業需求對接。同時積極地面向「試點城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複合型人才培訓,培養專業化[1]、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複合型人才[2]。形成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全鏈條工作機制,有效推動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相關資訊

【科普資訊】科技成果轉化篇: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為科技成果轉化不斷賦能

科技實力再創新高,萬眾創新蓬勃發展。5年來,上海堅持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強化創新策源功能,搶占科技發展制高點;加強創新資源整合,全面提升科研基礎能力和發展能級;堅持面向未來超前謀劃,主動布局一批代表前沿科技的先導產業……

「上海科技」聯合解放日報、上海科技報推出科創這五年專題報道,展示上海科技創新工作這五年耕耘及踏實前行之路。

解綁「細繩子」、打通「最初一公里」……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看似不遠的距離,可操作起來卻也有不少無奈。為了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難」,上海先後出台《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關於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增強科技創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見》(「科改25條」)、《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等法規和政策文件,推動着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科研人員轉化積極性不斷增強、轉化效益逐年提升。

2020年,上海市高校、科研機構以許可、轉讓、作價投資三種方式轉化成果47億元,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成果轉化現金和股權個人獎勵23.4億元,獎勵人次為3.3萬人次,較上年度增長了7倍以上。2021年上海高校院所等科研事業單位共輸出技術合同金額215.2億元,同比增長65.7%。

2021年,上海市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761.25億元,同比增長52.1%,技術合同數達36998項,同比增長38.0%;增長率創二十年來新高;其中技術交易額2474.85億元,占成交總額的89.6%。

制度日趨完善,解綁科研人員「細繩子」

去年6月 《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21-2023)》(簡稱《行動方案》) 正式印發,並明確: 2023年,本市科技成果轉化活躍度、技術轉移能力明顯提升,統一開放、功能完善、體制健全、平等高效的技術市場體系基本建成。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金額超過3000億元,科研機構技術合同成交金額超過300億元,發展100家以上多模式、專業化的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培育3-5個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匯聚3000名以上專業技術轉移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