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日語:秋津洲/あきつしま akitsushima ?)是舊日本海軍的防護巡洋艦

本艦原本是作為松島級防護巡洋艦的4號艦,後日本方面重新進行設計而建造,因此本艦成為了日本第一艘從設計到建造均為由日本自行完成的巡洋艦[1]。本艦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其中一員參加了甲午戰爭與清朝北洋艦隊作戰,後來又參加了日俄戰爭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本艦的艦名來源於日本的美稱。本艦是日本第一艘以「秋津洲」命名的軍艦,後來又有多艘艦艇繼承了該名。

設計和概述

日本在甲午戰爭前為了抗衡清朝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希望獲得一款裝備大口徑火炮的強力軍艦。同時由於日本國力所限,無力採購鐵甲艦,因此設計師白勞易提出了「小船扛大炮」的方案,此即松島級防護巡洋艦。但這款軍艦存在不小的問題,艦艇噸位太小而導致320毫米主炮的後坐力影響非常嚴重,很容易導致傾覆;同時為了降低重心,火炮安裝位置極低,存在嚴重的上浪問題。由於種種缺陷,設計射速10分鐘每發的主炮實際射速往往需要1小時才能發射一發;日軍官兵訓練時即對此抱怨到「等開得一炮,一天都過去了」。因此造船少監佐雙左仲對其進行了批評,原定建造4艘的計劃最終只實際建造了3艘。

日本方面原本邀請白勞易赴日主持松島級3、4號艦的建造工作,由於這一變故,白勞易憤而拂袖離去。日本方面被迫在沒有外籍設計師的情況下自行設計、建造新軍艦。由於佐雙的堅持,新方案放棄了法式設計,參照阿姆斯特朗公司設計的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號進行設計,並在巴爾的摩號的設計師、白勞易的老師威廉·懷特的幫助下進行全面的改良。

本艦外觀上有兩根桅杆,帶有作戰桅盤。中部為雙煙囪。全艦裝備4座圓形燃煤鍋爐,航速略快於清軍的對手致遠級(一說為6座鍋爐)。本艦船型採用艏艉樓式,外形高大;由於艏樓短,司令塔和飛橋設置在前桅之後。由於司令塔直接安裝在主甲板上會高度不夠,設計師先在主甲板兩舷橫向架設一個平台,再在之上布置司令塔、飛橋等建築。不過本艦頭重腳輕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復原性和適航性始終不佳。

本艦的火力方面,徹底拋棄大口徑火炮,全部採用速射炮,影響了日後日方對吉野的採購。原設計為10門4.7英寸(120毫米)炮,由於擔心火力不足,而將其中4門改為阿姆斯特朗40倍徑單裝6英寸(152毫米)毫米速射炮,分別安裝在首尾樓末端的耳台內,每側兩門,由後部敞開式炮盾提供保護。彈重45.3公斤,最大仰角15度,最大射程9140米。火炮的旋轉、俯仰、裝填等全部需要人力操作,射速每分鐘5-7發。副炮為6門120毫米速射炮用於對付魚雷艇,其中艏艉各1門,舷側每側各兩門。艦上的輕武器為8門哈奇開斯47毫米單裝3磅速射炮。魚雷火力為4具356毫米(14.0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2]

防護方面,炮盾裝甲厚114毫米。水線附近的穹甲甲板3英寸。

視頻

秋津洲號防護巡洋艦 相關視頻

日本的巡洋艦是如何被擊沉的?當專家說出原因後,我笑了
日本篇:改變東亞的日俄戰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