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禹城市位於山東省西北緣,馬頰河上游。東、南鄰齊河縣,西接高唐縣,北連平原縣、陵縣、臨邑縣。全市總面積990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人(2012年末)。轄1個街道、8個鎮、2個鄉:市中街道、倫鎮鎮、房寺鎮、張莊鎮、辛店鎮、安仁鎮、辛寨鎮、粱家鎮、十里望鎮、李屯鄉、莒鎮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地處魯西北黃河沖積平原。主要河流有徒駭河、引黃乾渠。年均氣溫13.1℃[1]。年均降水量591.3毫米。京滬鐵路、濟邯鐵路、308國道穿境。公路通車裡程322.5千米(2007年),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68千米。主要旅遊景點有人民公園、糖城新湖、禹西農業生態觀光園、糖城廣場、龍山文化遺址禹王亭博物館。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稱祝柯,又名督楊,秦時置祝柯縣,漢高祖十一年(前196)稱祝阿縣,新莽時改安城縣,東漢復(319)置祝阿縣。東晉大興二年(742)改郡。唐朝天寶元年(742年),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縣為禹城縣。1958年併入高唐縣,1961年復置禹城縣。1993年9月9日,撤銷禹城縣,以原禹城縣的行政區域設立禹城市(縣級)。
1995年9月27日,撤銷安仁鄉,設立安仁鎮。1996年5月3日,撤銷召屯鄉,設立石屯鎮(魯政函民字[1996]20號批覆)。至此,禹城市面積990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轄6個鎮、13個鄉。市政府駐禹城鎮。
1997年12月26日,撤銷前油坊鄉,設立前油坊鎮(魯政函民字[1997]49號)批覆。1998年12月23日,撤銷袁營鄉,設立袁營鎮(魯政函民字[1998]37號)批覆。至此,禹城市轄8個鎮、11個鄉:禹城鎮、倫鎮鎮、房寺鎮、張莊鎮、辛店鎮、石屯鎮、安仁鎮、前油坊鎮、十里望鄉、廿里舖鄉、袁營鄉、莒鎮鄉、李屯鄉、辛寨鄉、善集鄉、大程鄉、梁莊鄉、來風鄉、張集鄉。
2000年5月8日,禹城市撤銷張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辛店鎮;撤銷大程鄉、善集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房寺鎮;撤銷來鳳鄉、梁家鄉,以原來鳳鄉、梁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梁家鎮,鎮政府駐原梁家鄉政府駐地;撤銷袁營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倫鎮;撤銷前油坊鎮、辛寨鄉,以原前油坊鎮、辛寨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辛寨鎮,鎮政府駐原辛寨鄉政府駐地;撤銷廿里堡鄉、禹城鎮,以原廿里堡鄉、禹城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市中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禹城鎮政府駐地;撤銷石屯鎮,以原石屯鎮的行政區域設立禹石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石屯鎮政府駐地。至此,轄2個街道、7個鎮、3個鄉:市中街道、禹石街道、房寺(中心)鎮、辛寨鎮、梁家鎮、辛店鎮、倫鎮(中心)鎮、安仁鎮、張莊(中心)鎮、十里望回族鄉、莒鎮鄉、李屯鄉。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禹城市常住總人口494301人,其中:市中街道123395人,禹石街道18212人,倫鎮鎮38427人,房寺鎮67002人,張莊鎮23126人,辛店鎮34727人,安仁鎮29430人,辛寨鎮40993人,粱家鎮40220人,李屯鄉22579人,十里望回族鄉32427人,莒鎮鄉23763人。
2007年末,全市總面積990平方千米。總人口51.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44萬人。有少數民族24個,7300人。轄1個街道、7個鎮、3個鄉,1008個行政村。
2010年6月,十里望回族鄉撤鄉設鎮。調整後,全市轄1個街道、8個鎮、2個鄉:市中街道、倫鎮鎮、房寺鎮、張莊鎮、辛店鎮、安仁鎮、辛寨鎮、粱家鎮、十里望鎮、李屯鄉、莒鎮鄉。市政府駐市中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禹城市常住總人口490031人,其中:市中街道151441人,倫鎮35545人,房寺鎮66695人,張莊鎮20630人,辛店鎮31804人,安仁鎮28669人,辛寨鎮39736人,梁家鎮40147人,十里望鎮29929人,李屯鄉21549人,莒鎮鄉23886人。
視頻
禹城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常識速遞——中國的自然氣候 ,搜狐,2018-11-13
- ↑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 我國出生人口比例「陰陽」失調,搜狐,200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