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學院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福建工程學院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辦學歷史溯源於1958年福建建築工程專科學校開設的給水排水工程專業。1978年設立建築機械科,1992年成立建築設備工程系,2002年更名為環境與設備工程系,2013年組建成立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2015年開始招收市政工程與暖通和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1]方向碩士研究生。學院歷經60餘年發展,在建築機電、工程設備和生態環保領域培養了7500餘名各級各類人才,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教師團隊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9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48人,「雙師型」教師占比55%以上。專任教師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省級人才2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省優秀教師2人,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6人。學院聘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行業企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等兼職專家學者23人。
學科專業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79人,其中在讀碩士研究生50人。學院在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支撐下,為培養對接和引領生態環保、綠色化工、建築環境和人居健康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設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等4個本科專業和市政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以及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給排水系統智能化技術等5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2018年,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被確定為省級應用型培育學科。
學院緊扣「區域性、應用型」辦學定位,瞄準福建省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需求,依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平台,積極開展教學改革與創新。現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課程7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項目7項。近五年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擁有福建工程學院—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給排水和暖通空調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福建省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面向海西建設環境與市政工程應用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化工安全與環保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5個省級教學平台,與智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慧水務產業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通過住建部土建類專業評估認證,環境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通過IEET工程教育認證。
平台設置
學院主動聚焦區域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需求,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擁有福建省室內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綠色節能環境材料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築新能源與節能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3個省級科研平台。近五年,學院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16項(其中國基自然科學基金13項,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2項,中國工程院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5項,市廳級項目34項,獲批科研經費到賬超過2789萬元。榮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9項,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1項,獲得授權專利135件(其中發明專利73件),發表高水平論文135篇。
科研成果
學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近五年,學院學生在各級各類科創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獎項41項,省級獎項63項。獲得「創青春」中國青年互聯網創業大賽銅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數學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全國二等獎、「深水杯」全國大學生給排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中國製冷空調行業大學生科技競賽三等獎、全國高等院校人工環境工程學科獎三等獎等獎項。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獲得專利授權30項、發表論文32篇。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獲得國家級項目立項31項,省級項目立項40項。文體方面,近五年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34項,省級獎項69項。獲得2018-2019年全國跳繩聯賽總決賽4*45秒交互接力混合組冠軍、全國第二屆青年運動會風箏板項目第5名、第十九屆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男子跳遠第6名等獎項。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本科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初次簽約率保持在80%以上,初次就業率和初次簽約率穩居省內同類專業前列。
視頻
福建工程學院生態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晁文超老師講專業——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搜狐,2018-12-09
- ↑ 高級工程師職稱評定條件!,搜狐,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