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桃花下感流年(胡燮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碧桃花下感流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碧桃花下感流年》中國當代作家胡燮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碧桃花下感流年

桃樹,為常見的果樹,觀賞花木。當那桃花盛開的季節,文人墨客就結伴而行,踏青游桃林,吟唱贊桃花。

小時候,我常想吃那又紅又大的桃子,可家裡窮,兄弟姐妹多,肚子都填不飽的年代,吃飯都成問題,那是一種奢望,偶爾父親帶回來幾個桃子,也每人只能吃到一二個,根本不解饞。

沒有錢買桃子吃,我就自己種麼!剛上小學的我突發奇想。

我把兩顆桃核種在院子裡,不久,泥土裡鑽出桃芽,且長得很快,一年就長了一米高,第二年生長的速度更快了,第三年,已從手指粗長成了手腕粗的大樹,遮地範圍也有10平方米了,三四月,滿樹掛滿了粉紅色的花朵,滿院芬芳,給我們這個農家院子帶來了春的希望

俗話說,「三年桃樹四年梨,五年六年枇杷熟」。三年過去了,那棵小桃樹竟然也開花結果了,伯伯說「這棵桃沒有嫁接,結出的定是小毛桃。可我不信,明明是大桃子的種子怎麼會小毛桃呢?不久真給我伯伯言中了,我親手栽種的桃樹結出的桃子就只有乒乓球那麼大。

這小桃樹看起來不起眼,結出的桃子很小,可等它熟了,一樣好吃呢!這小毛桃又脆又爽,且結果率特別高,滿樹是桃子。這就饞壞了那些小孩,在那個什麼多缺少的年代,這小毛桃就是孩子們的美味佳肴。一些小孩老是圍着這棵桃樹轉圈。我父母是個熱心人,這些孩子來了自然也會摘幾個分給孩子們。有時連幾個貪饞的小伙子也會採摘幾個嘗嘗呢。

從這棵桃樹上我知道了果樹的大年小年,知道了凡是果樹好品種多要嫁接,果樹與種稻麥一樣也要施肥,也要防治病蟲害,也要修枝剪葉。

這棵桃樹也時常給家裡添麻煩。小孩白日上門來討食,晚上爬樹偷摘;一個晚上,村里幾個小伙子乘我們睡了,一下子摘去了數百個呢!為此,我還大哭大鬧,傷心了好幾天。

我父親害怕鬧出事來,就借搭建羊棚為由把我栽種十多年的桃樹給砍掉了。從此以後,我家再也沒有種上桃樹。人到老年,留下的只是帶着鄉情的濃濃回憶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在虞山林場職工子弟學校當教師,我們經常去家訪。桃子成熟期,你隨便到那家,好客的家長總會隨手採摘幾個桃子給你品嘗。讓我們享受農家人豐收的喜悅。

學校四周多桃林。春日,桃花盛開,我們常與學生去桃林寫生,去寫作實習,讓學生學會觀察:樹葉、樹幹、樹枝、桃花,有表及內,邊觀察、邊講述、邊記錄,學生從中學到了知識,學到了本領,從而了解了種桃人的辛勞和困苦;讓學生收集歷朝歷代詩人的桃花詩。如: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張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杜甫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陳繼儒「桃花一樹魚三尺,不醉月明船不歸。」徐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袁牧「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我將這些詩詞一一講解,學生趣味無窮。

學生從書本到實踐,在作文中學到知識,達到了文學閱讀與寫作實踐的升華。這種觀察遠比那些文人墨客單純的吟詠風花雪月來得紮實。

以後,我調回城裡工作,每當桃花盛開的季節,我還經常到學校去看望學生、同事,並一起到桃林去體會春日、春色。數年過去了仍有學生帶着孩子、拎着桃子來看望我。「桃李滿天下」的樂趣讓我激動、亢奮。

小雨輕風落楝花

古城區九曲黃河邊上,生長着一棵楝樹。這棵楝樹枝繁葉茂,每天見到它,總有一股親近感油然而生。

七八年前,教育局剛搬到九曲黃河時還沒有這棵楝樹。花壇里只有四棵櫻花樹。不知啥時候,在這小小的綠地上竟然長出了一棵小小的樹苗,這是一棵野生的楝樹。那四棵人工栽培的櫻花樹,得到人們的呵護,長得壯實。春日到來,櫻花便吐出了嬌艷的花朵,芬芳四溢。看那棵楝樹,硬是在亂石中掙扎着,漸漸長高,長大,個頭超過了人工栽培的櫻花樹,幾年以後,它已長成十四五米高,腰圍三十多公分的大樹,那灰褐色樹皮上,留下了歲月中掙扎的一條條裂痕。去年,常熟遇上了強颱風,那四棵櫻花樹被颱風吹得東倒西歪,而那棵楝樹卻巋然屹立,它已深深地紮根於泥土瓦礫中,不怕暴風驟雨的吹打。每到七月,樹冠呈傘狀楝樹就開出了紫色的花朵,雖然沒有櫻花那麼大,那麼鮮艷,可那一朵朵紫色的小花,透出淡淡的芬芳,招引來無數的蜜蜂。細雨飄灑的黃梅季節,楝樹花香更加濃郁。「小雨輕風落楝花,細紅如雪點平沙」,那是何等的意境。待花朵脫落,露出了珍珠粒大小的果子,圓圓的、青青的,慢慢長大成玻璃球似果實。

秋日,那深綠色的柳葉狀的樹葉紛紛落下,露出那枝枝椏椏,在秋風裡搖曳,而在枝椏間則掛着一顆顆淡黃的果實,那是楝樹的種子。白雪皚皚的時候,那楝樹的果實便成了白頭翁的最好食物,每天清晨,三五隻白頭翁就來到楝樹枝上啄食,它們張開嘴巴一顆顆囫圇吞下,吃飽了,便放開喉嚨放歌高唱。而楝樹也靠了這白頭翁而把種子傳布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我對楝樹有特殊的情懷。

小時候,常聽長輩說,楝樹能辟邪祛氣,如有誰家的嬰兒鬧夜,只要家長在楝樹上貼上一張黃表紙。「天黃黃,地黃黃,我家有個夜哭郎,過往君子讀一遍,一覺睡到大天亮。」據說,鬧夜的小兒當天夜裡就會收住哭鬧。是真是假,沒有人去考證。

楝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河邊、墳墓、竹園中、屋前屋後,瓦礫地上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國家提倡植樹造林,村里培植了一批楝樹苗,種植在福山塘東岸,村里讓有自留地的人家負責管理。1969年,我家造房子,缺少材料,就把自留地邊上的幾棵缽盂大小的楝樹砍了,做了門窗。

以後,我在新房的四周種上了楝樹。楝樹可是做家具的上好材料,木材輕軟,易加工,色澤似櫸樹。到了八十年代初,我結婚需要打家具,我父親就把幾棵楝樹砍下來,做了家具。俗話說,種瓜得瓜,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而我自己種樹自己受益了。

楝樹果實可以釀酒,似乎鮮為人知。五十年代後期,三年自然災難,糧食歉收,有幾家釀酒廠就收購楝樹果,代替糧食,其釀出來的酒還真好喝呢!我們幾個小學生放學後,就拿了籮筐、竹竿去採摘楝樹果,然後把採摘下來的楝樹果賣給酒廠的收購員,換的幾個錢來作為學費和購買文具用品。這也算是孩提時代自食其力的事例。

楝樹,我一直以為是江南特有的,查了字典,楝樹的分布範圍很廣,在中國的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台灣、四川、雲南、海南等省都有種植。

隨着時代的變革,常熟市的綠化越來越好,引種的樹種越來越多,黃山栗樹、東陽木、美國松……但楝樹卻越來越少了,這是否在多品種綠化中出現了偏廢?

數年過去了,我們教育局搬遷到了新城區,但我經常去光顧古城區九曲黃河邊上的那棵楝樹,它生長的很好,依然枝繁葉茂,成為九曲黃河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但願它得到更多人的青睞,更多人的保護,成為常熟的古樹名木。[1]

作者簡介

胡燮敏,江蘇常熟人,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學高級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