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硬雀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硬雀麥

中文學名:硬雀麥

拉丁學名:Bromus rigidus Roth.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雀麥屬[1]

硬雀麥(學名:Bromus rigidus Roth.)是禾本科、雀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叢生,高可達70厘米,花序以下被柔毛。葉鞘被開展的柔毛;葉片兩面密生短毛。圓錐花序密集,直立,分枝短,粗糙,有毛;小穗楔形,直立,含小花;外稃窄披針形,穎果與內稃近等且貼生。4-7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歐洲中部和西南部、非洲北部、亞洲西南部、地中海地區。中國江西有逸生。生長在海拔1000米的溪旁濕地。

硬雀麥收錄在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中,是中國進境植物檢疫中禁止進境的檢疫性雜草。硬雀麥分櫱能力強,鮮草產量高,刈割後再生能力強,是優良的冬春季節青綠飼料。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高20-70厘米,花序以下被柔毛。葉鞘被開展的柔毛;葉舌長3-5毫米;葉片長10-25厘米,寬4-6毫米,兩面密生短毛。 圓錐花序密集,直立,長10-25厘米;分枝短,粗糙,有毛;小穗楔形,直立,長15-30毫米,寬7-8毫米,含5-7小花;小穗軸長約2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20-25毫米,具3脈;外稃窄披針形,長20-25毫米,一側寬1-1.5毫米,7脈明顯,粗糙,芒長20-40毫米,直伸;內稃長約15毫米;雄蕊2枚,花葯長1毫米。穎果與內稃近等且貼生。花果期4-7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1000米的溪旁濕地。 硬雀麥的定殖需要年降水量大於250毫米、7月份平均氣溫(北半球為1月份)小於15℃的基本氣候條件,硬雀麥在中國的適生區占中國國土的85%左右。只有在新疆和寧夏的大部分地區,內蒙古、甘肅、青海和西藏的局部地區,海南,台灣的大部分地區及廣東雲南的局部地區不適於生存。

硬雀麥常混雜在大麥、小麥、燕麥田等禾穀類作物中生長。

分布範圍

硬雀麥起源於歐亞大陸,分布於歐洲中部和西南部、非洲北部、亞洲西南部、地中海地區。主要分布於美國、北美洲、英國、澳大利亞、土耳其沿海地區、塞浦路斯、敘利亞、以色列、約旦、埃及、希臘、高加索、裏海沿岸、地中海地區、北非地區、南非、歐洲地區、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葡萄牙、西班牙、克里特島、新西蘭、朝鮮、韓國、日本、納米尼亞、中國台灣等地區。 中國江西(廬山)有逸生。

繁殖方法

硬雀麥主要是以種子繁殖,種子產量高,每株可產種子1156-2908粒,植物的密度能達到330-661株/平方米。 選址:硬雀麥能較好的適應過渡帶氣候條件,北緯30°18′東經114°10′海拔25-31米,丘陵黃壤,微酸性,pH值為6.39,土質瘠薄粘重,結構性差,保水保肥能力低。氣候屬於亞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常發生夏季高溫乾旱和夏秋季連旱。年均溫16.7℃,年均降水量1277毫米,無霜期269天。

選種:表現好的牧草種。

播種量:硬雀麥由於具極強的分櫱能力,產量與播種量有關,其播種量應選擇73.3125千克/公頃,千粒重11.7克。

播種:在合理密植的情況下,產草量可提高。條播行距15厘米為佳,過稀與過密都不利於高產。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主要是及時清除雜草。刈割期視植株生長高度而定。一般長至30厘米左右即可刈割,最後1次刈割在開花初期。刈割後及時中耕除雜,並補施速效氮肥120千克/公頃。

植物危害

硬雀麥由於根系發達,繁殖分櫱能力強,與硬雀麥混生的大麥、小麥、燕麥田的作物等在競爭上處於劣勢,生長和產量都受到嚴重影響,危害極大。硬雀麥一旦逸生,能快速形成優勢種,並造成很大危害。

硬雀麥收錄在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中,是中國進境植物檢疫中禁止進境的檢疫性雜草,1995年硬雀麥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最為嚴重的16種雜草之一,2004年印度農業部列為檢疫性雜草,2005年美國加州列為禁止輸入種,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朝鮮等作為關注的有害生物,日本、南非、納米尼亞等列為入侵種名單。

主要價值

硬雀麥分櫱能力強,鮮草產量高,刈割後再生能力強,是優良的冬春季節青綠飼料。

參考資料

  1. 硬雀麥.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