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硯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硯台

硯亦稱為研,中國傳統手工藝品之一,合稱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材的運用也極為廣泛,其中以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肇慶的端硯、安徽歙縣的歙硯、甘肅卓尼的洮河硯最為突出,稱「四大名硯」。

漢代劉熙寫的《釋名》中解釋:「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初期的硯,形態原始,是用一塊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壓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漢時,硯上出現了雕刻,有石蓋,下帶足。魏晉至隋出現了圓形瓷硯,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硯是唐代常見的硯式,形同簸箕,硯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撐。唐、宋時,硯台的造型更加多樣化。

硯檯曆經秦漢、魏晉,至唐代起,各地相繼發現適合制硯的石料,開始以石為主的硯台製作。其中採用山東青州的紅絲硯、廣東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肅臨洮的洮河石製作的硯台,被分別稱作紅絲硯、端硯、歙硯、洮河硯。後世人們便將紅絲硯、端、歙、臨洮硯稱作四大名硯。清末,人們又將山西的澄泥硯與端、歙、洮並列為中國四大名硯。

基本內容

中文名:硯台

所屬:文房四寶之一

性質:文具

外文名:inkslab

拼音:yàn tāi

起源

硯台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台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硯台的材料豐富多樣,除紅絲石、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徐公硯、易水硯、松花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共幾十種。

硯台是伴隨着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的硯台是石硯。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台開始發展起來,出現了銅硯、陶硯、銀硯、徐公硯、木胎漆砂硯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硯的出現。唐代是硯台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了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明清時期制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了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木硯研究始於何時,沒有定論,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實際並不適宜做硯台,但文人的浪漫將這種大膽的嘗試,與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頗為精美的文房陳設品。

除石硯以外,我國還生產過一些用其他原料製作的墨硯。漢代有瓦硯,陶硯,玉硯,鐵硯和漆硯,晉代有木硯,瓷硯,和銅硯,唐代有泥硯,宋代有水晶硯,石泥硯,磚硯和天然硯,明代有化石硯,清代有紙硯,而今有橡皮硯。

經過很長時間的歷史,硯台已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而成為了集雕刻,繪畫於一身的精美工藝品,成為文人墨客收藏的對象。

如果要探究起中國硯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會人類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作為與筆、墨、紙並稱「文房四寶」,中國歷代的文化人對硯台的珍愛,可以說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刻硯、賞硯、藏硯,作為一種時尚的風氣,硯台隨着社會歷史的演變,濃縮了中國各個朝代文化、經濟乃至審美意識的各種信息。對現代人來說,古硯台完成了由實用品到藝術品的轉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獨特的收藏理財的價值。

保存方法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陽光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乾裂。玩賞硯台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台塗蠟時,有人將蠟塗遍硯身,有的還塗抹植物油,更有的塗沫墨,以為可以養硯,但這些做法並不妥當。蠟可以塗於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幹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污穢不堪,並散發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霉變。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收藏價值

肇慶的端硯,晚唐時出產自江西婺源的歙硯,東晉時產自山西絳州的澄泥硯,宋代時出產於甘肅臨潭的洮河硯。由於產於當時的「四大名硯」存世稀少,硯台的材質、款式各不相同,我們把產於清代的「四大名硯」的價格羅列其下,好給投資人在投資收藏時有一個大致的參考:象這塊邊刻山水平板端硯現價1萬元;這塊長方淌池歙硯現價為2500元;這塊邊刻雙龍抱珠澄泥硯現價也為4000元。除四大名硯外,山東的徐公硯、江源區的松花石硯、山東青州的紅絲硯等,也是收藏投資人追捧的對象。

面對種類繁複,造型各異的硯台,我們究竟如何來鑑定它的收藏投資價值呢?第一個就是材質。名硯比一般的硯要材質來得好,價格總是比一般的硯來得高。另外,硯台的雕刻工藝,也是決定硯台收藏價值參考的重要因素。此外,硯台的造型品相,也是一個價值的參考點,一般來說,方型、圓型的硯台要比品相不規則的硯台價格貴得多;俗話說,「硯貴有名,身價倍增」,指的是硯台上面的銘文,象這塊民國時,鬍子良刻得的歙硯,身價要高過沒有銘文的硯台。當然,硯台的收藏價值應當從多個方面去綜合考慮。

隨着名硯的存世越發稀少,許多硯台的投資收藏人,開始把收藏的目標瞄準更多具有收藏價值的硯台。比如說,明清時期,匯聚了全國能工巧匠在北京造辦處雕琢的各式硯台,因為,經過了歷史和工藝等的文化積澱,那個時期,在硯台材質選料、磨製工藝以及雕刻手法方面,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階段,所以,全國各地都湧現出許多精品。民國時期,上海出產的海派寫實澄泥硯,這些都是收藏投資的熱門品種。硯台的收藏投資,懂行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眼光往往會帶來意外的回報。為此,行家提供了一些簡便快捷的鑑別方法。一是看,看硯台的材質、工藝、品相、銘文等。二是摸,就是用手撫摩硯台,感覺是否滑潤細膩。滑潤者,石質好,粗糙者,石質就差。三是敲,就是用手指托住硯台,手指輕擊之,側耳聽其聲音,如果是端硯,以木聲為佳,瓦聲次之,金聲為下。如果是歙硯,以聲音清脆為好。四是洗,指的是把硯台上的墨痕洗掉,還其本來面目,這樣更容易看清硯台是否損傷或修理過的痕跡。注意補過的地方顏色與硯的原色有很大的差異。五是掂,就是掂一下硯台的分量,同樣大小的歙硯,重者好,輕者次之。[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