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淙》 |
作品名稱: 《石淙》 創作年代: 唐代 文學體裁:詩 作者:孟郊 |
《石淙》唐代詩人孟郊詩。
孟郊的詩超出了大曆、貞元時代那些狹窄的題材範圍。固然,他的詩的主旋律是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這是他屢試不第、仕途艱辛、中年喪子等生活遭遇決定的;但他還是能透過個人的命運看到一些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並以詩來反映這些生活。其中有的揭露、針砭了社會上人際關係中的醜惡現象,有的則尖銳地揭示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孟郊愁苦之詩所獲褒不一,而他古淡閒雅的詩歌獲得較為一致的好評。[1]
詩詞正文
“ | <岩谷不自勝,水木幽奇多。朔風入空曲,涇流無大波。迢遞徑難盡,參差勢相羅。雪霜有時洗,塵土無由和。潔冷誠未厭,晚步將如何。出曲水未斷,入山深更重。泠泠若仙語,皎皎多異容。萬響不相雜,四時皆有濃。日月互分照,雲霞各生峰。久迷向方理,逮茲聳前蹤。荒策每恣遠,戇步難自回。已抱苔蘚疾,尚凌潺湲隈。驛驥苦銜勒,籠禽恨摧頹。實力苟未足,浮誇信悠哉。顧惟非時用,靜言還自咍。朔水刀劍利,秋石瓊瑤鮮。魚龍氣不腥,潭洞狀更妍。磴雪入呀谷,掬星灑遙天。聲忙不及韻,勢疾多斷漣。輸去雖有恨,躁氣一何顛。蜿蜒相纏掣,犖确亦迴旋。黑草濯鐵發,白苔浮冰錢。具生此雲遙,非德不可甄。何況被犀士,制之空以權。始知靜剛猛,文教從來先。空谷聳視聽,幽湍澤心靈。疾流脫鱗甲,疊岸衝風霆。丹巘墮環景,霽波灼虛形。淙淙豗厚軸,稜稜攢高冥。弱棧跨旋碧,危梯倚凝青。飄飄鶴骨仙,飛動鰲背庭。常聞誇大言,下顧皆細萍。百尺明鏡流,千曲寒星飛。為君洗故物,有色如新衣。不飲泥土污,但飲雪霜飢。石棱玉纖纖,草色瓊霏霏。谷磑有餘力,溪舂亦多機。從來一智萌,能使眾利歸。因之山水中,喧然論是非。入深得奇趣,升險為良躋。搜勝有聞見,逃俗無蹤蹊。穴流恣迴轉,竅景忘東西。戇獸鮮猜懼,羅人巧罝罤。幽馳異處所,忍慮多端倪。虛獲我何飽,實歸彼非迷。斯文浪雲潔,此旨誰得齊。屑珠瀉潺湲,裂玉何威瑰。若調千瑟弦,未果一曲諧。古駭毛髮栗,險驚視聽乖。二老皆勁骨,風趨緣欹崖。地遠有餘美,我游采棄懷。乘時幸勤鑒,前恨多幽霾。弱力謝剛健,蹇策貴安排。始知隨事靜,何必當夕齋。昔浮南渡飆,今攀朔山景。物色多瘦削,吟笑還孤永。日月凍有棱,雪霜空無影。玉噴不生冰,瑤渦旋成井。潛角時聳光,隱鱗乍漂冏。再吟獲新勝,返步失前省。愜懷雖已多,惕慮未能整。頹陽落何處,升魄銜疏嶺。聖朝搜岩谷,此地多遺玩。怠惰成遠遊,頑疏恣靈觀。勁飆刷幽視,怒水懾餘懦。曾是結芳誠,遠茲勉流倦。冰條聳危慮,霜翠瑩遐眄。物誘信多端,荒尋諒難遍。去矣朔之隅,翛然楚之甸。
> |
” |
— <《石淙》>,<詩詞名句網> |
作者簡介
孟郊(751年-815年)[2],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詩人,少年時期隱居嵩山。孟詩現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沒有律詩。[3]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
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仕歷簡單,清寒終身,為人耿介倔強,死後曾由鄭餘慶買棺殮葬。故詩也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孟郊現存詩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今傳本《孟東野詩集》10卷。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4]
唐天寶十年(751年),孟郊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青年時代隱居於河南嵩山,但關於這段經歷的起訖時間與具體情況,已不可考。
自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至貞元六年(790年),即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卻是除去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什麼事業可以記述。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