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洲詩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洲詩話》,中國古代詩歌理論著作。翁方綱著。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今人陳邇冬校點本。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石洲詩話》共8卷。前5卷評唐、宋、金、元詩,第6卷為「漁洋評杜摘記」,7、8卷分別解說元好問和王士禎的《論詩絕句》。在理論上,集中闡發了翁方綱所標舉的「肌理說」,以期匡正王漁洋的「神韻說」和沈德潛的「格調說」。所謂肌理,兼指詩歌的義理與文理,翁主張作詩應當神理與實際並重,做到內容質實而形式雅麗。但所謂義理、文理,又主要強調以學問、經書為根本,認為「宋詩妙在實處」,「宋人精詣,全在刻抉大里,而皆從各自讀書學古中來。」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重複前人已批評過的「以學問為詩」。對於「格調說」,認為「詩之壞于格調也,自明李、何輩誤之也。李、何、王、李之徒,泥于格調而偽體出焉。非格調之病,泥格調者病之也。」解決「格調說」弊病的辦法,同樣是他的「肌理說」。本書對「神韻說」和「格調說」的批評是中肯的,但提出的解決辦法卻不高明。但作為清代詩歌理論中一家之言,「肌理說」有其獨特價值。

作者介紹

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號覃溪,清順天大興人。乾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累官至內閣學士。精金石、譜錄、書畫、詞章之學。著作除《石洲詩話》外,有《復初齋詩集》70卷、《文集》35卷、《小石帆亭著錄》6卷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石洲詩話 相關視頻

鞏義杜甫故里,中國古代詩歌天空璀璨的星辰,詩聖千秋,萬古流芳
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詩經 邶風•靜女》其傳神處,尤在「搔首踟躕」四字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