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寨山古墓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寨山古墓群主要分布於晉寧縣上蒜鄉,1955-1960年先後4次發掘清理墓葬50座,多於岩石空隙處挖掘豎穴土坑墓。出土器物以青銅器為主,種類有兵器、生產生活用具、樂器、裝飾物等。其中6號墓出土金質印章一枚,文曰「滇王之印」[1]。在一些銅鼓或貯貝器上,鑄造有戰爭、祭祀等場面群像。

基本內容

石寨山古墓群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位於雲南省晉寧縣。是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至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滇王及其家族臣僕的墓地,是石寨山文化最早發掘的具有代表性的遺存。石寨山高約33米,南北長500米,東西寬200米。山頂有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

1955一1960年,先後在這裡進行14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清理古墓50座;出土文物4000餘件,是1949年以來雲南考古工作的最大發現。其中1955一1957年的第二次發掘尤為重要,共清理古墓20座,在第六號墓中出土了金質篆書的「滇王之印」,轟動國內外考古界,從而也印證了《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的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仍年)武帝「賜滇王玉印」的史實。1965年,石寨山古墓群遺址及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寨山墓坑都無規則,一般是選擇山石之間的土壤掘坑,以為墓穴。墓葬分為4個類型。第一類型為戰國至西漢早期,第二、三類型為西漢中期,第四類型為西漢晚期。出土器物種類繁多,有青銅器金器銀器鐵器玉器海貝等。青銅器多採用失蠟法鑄造,其中鑲嵌、鎏金、雕刻、錫合金已達到較高水平。青銅器種類有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貯貝器、樂器、裝飾品等。兵器有戈、矛、鉞、劍、叉、斧、弩機、箭鏃、頭盔、甲冑等,生產工具有鋤、鏟、鐮、鑿、針、錐、魚鈎等,生活用具有壺、釜、洗;尊、甄、枕、鏡、帶鈎、盒等,樂器有銅鼓、編鐘等,還有懸掛在人身、用具、棺停上的各種扣飾。此外,出土的特殊器物「貯貝」上,鑄有各種人物活動圖,如祭祖、戰爭、紡織、農耕等場面。這些青銅器工藝精湛、造型優美、裝飾華麗、雕鑄生動、風格獨具,是罕見的古代工藝品。

從石寨山墓群出土的文物與《史記》、《漢書》的記載相印證,可以說明,晉寧石寨山古墓群是滇壬及其親屬、臣屬的墓地,而且秦漢時期滇國的統治中心在晉寧一帶。同時也為研究滇池地區的古代民族史、冶煉和宗教習俗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視頻

石寨山古墓群 相關視頻

紀錄片 史記
關於《漢書》學 講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