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瓣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瓣蘭

中文名:短瓣蘭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屬:全唇蘭屬

中文學名:Monomeria

barbata Lindl.

短瓣蘭(duǎn bàn lán,學名 Myrmechis japonica 異名:Epicranthes barbata ),根狀莖匍匐,粗壯,粗約5毫米。根密被灰色絨毛。假鱗莖在根狀莖上彼此相距約6厘米,卵形,長4厘米,基部上方粗1.5厘米,頂生1枚葉。葉大,厚革質,長圓形,產雲南南部和西北部(麻栗坡西疇貢山)、西藏東南部(墨脫)。 [1]

形態特徵

根狀莖匍匐,粗壯,粗約5毫米。根密被灰色絨毛。假鱗莖在根狀莖上彼此相距約6厘米,卵形,長4厘米,基部上方粗1.5厘米,頂生1枚葉。

葉大,厚革質,長圓形,連葉柄長31-32厘米,寬約4厘米,先端鈍並且稍凹入,基部收狹為長9-10厘米的柄,上面中肋下陷,背面隆起。

花葶側生於假鱗莖基部,直立或斜立,短於或約等長於葉;總狀花序長5-10厘米,疏生數朵花;花序柄粗壯,長11-18厘米,粗3-4毫米,疏生3-5枚長6-10毫米的鞘;

花苞片卵形,長約7毫米,先端稍鈍;花梗和子房長約1.8厘米;花開展,黃色並且染有淡紅色;中萼片直立,與蕊柱近平行,卵形,凹的,長15毫米,基部寬5毫米,先端急尖,具6條脈;

側萼片較大,遠離蕊柱而貼生於蕊柱足的中部以上處,披針形,長約2厘米,基部上方寬7毫米,先端漸尖,上面密布粗硬毛,具6條脈;

花瓣斜三角形,長約3毫米,寬2.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向蕊柱足下延,邊緣具流蘇,具1條脈;唇瓣比萼片小,從中部向外下彎,與蕊柱足末端結合而形成1個活動關節,3裂;

側裂片近半圓形,基部兩端的後側邊緣各具1枚狹鐮刀狀的小裂片;中裂片較大,先端鈍,唇盤具2條膜狀褶片;蕊柱長6毫米,具長約8毫米的蕊柱足;

蕊柱翅在蕊柱中部向前擴大,蕊柱齒三角形;兩組花粉團共同具1條粘盤柄和粘盤。花期1月。[2]

分類文獻

Monomeria barbata Lindl., Gen. Sp. Orch. Pl.: 61. 1830; Hook. f., Fl. Brit. Ind. 5: 781. 1890; King et Pantl. in Ann. Bot. Gard. Calcutta 8: 152, pl. 208. 1898; H. Hara et al., Enum. Flow. Napal 1: 49. 1978; Seidenf. in Opera Bot. 89: 169, fig. 112. 1986; 西藏植物志 5: 832. 圖457. 1987.

生長環境產地

海拔1000-2000米,生于山地林中樹幹上或林下岩石上。產中國雲南南部和西北部(麻栗坡西疇貢山)、西藏東南部(墨脫)。

分布於錫金尼泊爾印度東北部、緬甸泰國。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3]

繁殖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4]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

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5]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