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而後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知恥而後勇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知道恥辱之後就有了勇氣。源於「知恥近乎勇」(知道恥辱就接近勇敢了)。「知恥」就是有羞惡之心(對自己的過錯感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孟子(前372?—前289)將其視為人之為人的基準或底線之一。「勇」即勇氣、勇敢。在儒家那裡,它和「知」(智慧)、「仁」(仁愛)一起構成「三達德」(三種普世的德行)。將「知恥」和「勇」聯繫起來,意在激勵人們要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奮發進取,為達到完美境界而努力。它是個人、企業、組織、民族、國家等自尊、自勵、自強精神的體現。
引例1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禮記·中庸》) (智慧、仁愛、勇敢是天下共通普遍的德行。)
引例2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喜愛學習就接近了智,盡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恥辱就接近了勇。)
參考文獻
- ↑ 最古老的五種文字,搜狐,2019-11-09
- ↑ 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水書將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搜狐,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