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瞪羚級小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瞪羚級小巡洋艦(德語:Gazelle-Klasse)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在20世紀之交建造的十艘小巡洋艦的船級。它們是以1886-96年度和1897-1900年度的計劃任務為依據,以「四等巡洋艦(Kreuzer IV. Classe)」或「小型防護巡洋艦(Kleine Geschützte Kreuzer)」的代號進行開發,並採用縱橫鋼結構建造。它們是帝國海軍的首項現代輕巡洋艦方案,並為所有未來在德國入役的小巡洋艦提供了基本模式。該船級被分為兩個子項建造,其中瞪羚號以及對機械裝置進行了強化的尼俄伯號、寧芙號、忒提斯號、阿里阿德涅號、美杜莎號和阿瑪宗號源自1986-96年度的計劃任務;而第二份計劃任務則提供了略微增大的版本,即女性之贊號、阿科納號和溫蒂妮號。它們均裝備有十門105毫米炮和一對魚雷發射管,最高可以21.5節(39.8千米每小時)的速度行駛。 所有十艘同級艦在首次入役時都與艦隊共同服役,其中有幾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十年間在海外基地服役。大部分艦隻於戰爭初期都被用作岸防艦。阿里阿德涅號於1914年8月的黑爾戈蘭海戰中沉沒,溫蒂妮號於1915年11月在波羅的海被英國潛艇的魚雷擊沉,而女性之贊號則在1916年5月的日德蘭海戰中沉沒[1]。其餘艦隻都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並加入戰後重新組建的魏瑪國家海軍,僅1920年被拆解的瞪羚號除外。

尼俄伯號於1925年被售予南斯拉夫並更名為達爾馬提亞號,其餘艦隻則在1920年代末陸續退出現役,然後用作執行次要任務或拆解報廢。美杜莎號和阿科納號於1940年被改裝為防空炮艦,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鑿沉。達爾馬提亞號於戰爭期間兩次被俘:首先由意大利人更名為卡塔羅號,然後由德國人恢復原名尼俄伯號。它於1943年12月擱淺,隨即遭到英國魚雷快艇摧毀。阿瑪宗號是在戰爭中唯一倖存的同級艦,作為宿營船的它直至1954年才拆解報廢。

設計

瞪羚級是德意志帝國海軍的首個現代化小巡洋艦船級,並根據1898年第一部《艦隊法》作為增建項而誕生[2],目的是要同時滿足艦隊偵察和海外巡洋的功能。該船級沒有前級艦,卻是依據流星級和單體艦赫拉號為基礎進行開發。它移植了赫拉艦的整體特徵和截面輪廓,並增加了船體寬度以安裝更為強大的武器。瞪羚級是至1910年的科爾貝格級以前,一系列其它小巡洋艦船級的鼻祖。而後續的小巡洋艦船級馬格德堡級則是依據更具現代化的原理設計

視頻

瞪羚級小巡洋艦 相關視頻

珍貴一戰前德國清晰影像,20世紀初德意志第二帝國軍隊雄壯的軍容
什麼是防護巡洋艦?它和裝甲巡洋艦有何區別?就是輕巡和重巡的區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