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眼前的苟且與詩的遠方(張國昌)

眼前的苟且與詩的遠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眼前的苟且與詩的遠方》中國當代作家張國昌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眼前的苟且與詩的遠方

「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是高曉松寫的一句歌詞,他說是源於母親曾說過的類似的話。

這話不僅充滿了詩意,且極具誘惑和煽動性。

許多人因此,再不安於眼前的苟且。

許多人因此,背着行囊就出發了。

其實,現實中,哪有用一句話就能說盡的人生?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個僅有十幾秒的視頻。鏡頭裡:

一片已熟的麥子地頭,幾棵高高的白楊下,一個破舊的塑料帳蓬邊上,一方低矮的舊桌子,一對正吃飯的老夫妻。

他們可能剛割麥歸來,有些疲憊,桌上未見菜,只有一碗半稀不稠的米飯。赤膀的大爺洗了把臉,然後從碗中顫巍巍地舀起一小勺,自己沒吃,而是送入了旁邊大娘的嘴中。大娘是個健康的人,手中還拿着筷子呢,但她沒有拒絕,儘管張口接住,用大概已退盡牙齒的嘴巴慢慢地咀嚼。此時,大爺已又舀起一勺耐心地等着,只待老伴上一口咽下了,再立即遞上去,如此往復着。

拍視頻的,從畫外音中聽出是個從城中歸來收麥的女孩兒。她邊拍邊問:「大娘,您多大了?」

大爺滿臉堆笑着搶答:「還沒九十哩,俺倆都是八十七咧。」

女孩感嘆說:「大娘,您好幸福啊!」

大娘一臉茫然,大爺反問:「您說啥?」

看出來了,大爺大娘沒聽說過「幸福」這個詞,當然也不知道它的含義。

常聽人說「身在福中不知福」。這話是貶義的,是說一個人貪心十足,吃着碗裡想着鍋里。

可從視頻中,我看到了另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對老夫妻壓根兒不知道「幸福」的含義,但是又有誰能說他們不是「身在福中」呢?

看來,眼前不僅僅只有苟且。

三年前,一個產業做得很大的朋友求我幫忙。

他說,兒子大學畢業了,本想讓接手自己的事業,可兒子卻死活都不干,讓我出面勸勸。

我約朋友的兒子見面,只見一身的朝氣,挺好。

我問他不接手自家的產業,想做什麼?

他說,那是他爸的產業,他想做自己的,他的偶像是馬雲,他不想在父母身邊苟且地活着,他要為夢想去遠方。

我又問他的夢想是什麼呢?

他說,沒想好呢。這麼年輕,怎麼能一下子就確定了呢?要出去見足了世面,嘗試了不同的行業,才能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

我說,一輩子挺短的,青春更短,轉眼就英雄遲暮了。

他自信地說,知道。可人一生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找准了,什麼時候都不晚,您知道禇時健吧,八十多了才又創業。

我最終沉默了,送走了年輕人,我在電話里向朋友表示了歉意

前幾日,又見朋友,一臉的憔悴,問他兒子情況,他搖搖頭說,別提了,今天在上海,明天在深圳,隔幾個月都有新項目要干,為支持他創業,我的產業都快頂不住了。

看來,遠方也不僅只有詩。

一對夫妻有了矛盾,女的找我妻子訴苦。

妻子建議說,氣頭上,先冷冷吧。

那女的說,咋冷?

妻子頓頓說,出去旅遊吧,大好河山賞心悅目,一高興就忘了家裡的煩惱。

於是,那女的就拉上我的妻子旅遊去,可半月的行程,不到一周就回來了。

問其原因,妻子說,她心太小,一路上還是滿腦子的家事和一肚子的憤怒,根本沒心思看風景

看來,眼前若有苟且,走得再遠也不會有詩。

[1]

作者簡介

張國昌,湖南綏寧人,現居浙江紹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