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愛一世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真愛一世情
圖片來自xuite

真愛一世情》是1994年美國根據1979年出版的Jim Harrison同名小說改編拍攝的影片。[1]

導演愛德華·茲維克,主演布拉德·皮特、朱莉婭·奧蒙德、安東尼·霍普金斯艾丹·奎因

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該片配樂也獲得提名,樂曲作者詹姆斯·霍納。影片描述的是從一戰之前到1920年代美國禁酒時期,蒙大拿州的拉德洛(Ludlow)一家三兄弟的故事。

情節介紹

1900年代初,威廉·拉德洛上校因厭倦了美國政府對美洲原住民的背叛,離開軍隊退役,搬到蒙大拿州的偏遠地區。他與美洲原住民克里族人朋友「一刀」在那裡開闢建立了牧場、養育了自己的家人。跟他們在一起的還有僱工德克爾、德克爾的克里族妻子佩特和女兒小伊莎貝爾,德克爾曾被通緝。

拉德洛上校有三個兒子:阿爾弗雷德,老大,富有責任感並很謹慎; 崔斯汀,野性四溢並深諳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 薩繆爾,老幺,受過教育但卻天真,一直受到他的兄長們的照顧。上校的妻子伊莎貝爾不能適應蒙大拿的嚴冬,離家搬到了東海岸,崔斯汀發誓永遠不要提及自己的母親。

崔斯汀在12歲的時候,碰到一隻冬眠的灰熊。熊甦醒過來,猛襲崔斯汀,抓傷了他。但他向熊狠刺了一刀,並且切斷了熊爪。 當三個孩子長大以後,哈佛大學完成學業的薩繆爾帶着未婚妻蘇珊娜從波士頓返回家裡。蘇珊娜發覺崔斯汀很有魅力,但她愛的是薩繆爾。在他們結婚以前,薩繆爾告訴家人,他要參加加拿大遠征軍,幫助英國人對抗德國人。不顧他們父親的反對,薩繆爾,還有阿爾弗雷德和崔斯汀,三兄弟一起出發去卡爾加里加入遠征軍,赴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的歐洲戰場。

三兄弟在加拿大遠征軍第10營服役。阿爾弗雷德被委任為軍官,在率部進占無人區的戰鬥中,他們傷亡慘重,崔斯汀一直保護着薩繆爾,阿爾弗雷德腿部負傷。戰鬥間歇,崔斯汀在野戰醫院看望阿爾弗雷德時,獲悉薩繆爾正志願去執行一個危險的偵察任務。他沖了出去,要保護他的兄弟。但他沒來得及,當他趕到薩繆爾身邊的時候,薩繆爾已被機槍擊中。崔斯汀擊斃了德國機槍手,抱着滿身彈孔的薩繆爾,一直到他死去。他按印第安人的儀式挖出了薩繆爾的心臟,準備送回他父親的牧場安葬;然後,懷着滿腔的仇恨,崔斯汀從背後插入德軍防線,單刀突襲,殺了更多的德國士兵包括機槍手,並且按印第安人的傳統割下他們的頭皮,掛在自己脖子上;他騎馬返回營地,如此血腥的模樣使他的戰友們震驚不已。從軍隊退役後,他沒有回家。阿爾弗雷德回到蒙大拿州,曾向蘇珊娜求婚,但被她拒絕。

崔斯汀回到家裡,蘇珊娜發現他在塞繆爾墓前哭泣。蘇珊娜試圖安慰他,他們成為了戀人。嫉妒的阿爾弗雷德與崔斯汀對峙,這位長兄隨後離家去了海倫娜市,在那裡誠信經營事業順利成了名人。沒有能保護好薩繆爾的內疚和痛苦,以及阿爾弗雷德的離去,註定了崔斯汀與蘇珊娜關係的厄運;這些心魔終於迫使他離家出走,在外遊蕩數年。蘇珊娜在牧場苦苦等待着他,但最終等到的信卻是:「我們過去的一切都死了。就當我死了。另嫁他人吧。(All we had is dead. As I am dead. Marry another.)」阿爾弗雷德發現蘇珊娜在門廊哭泣,想要安慰她。拉德洛上校發現他倆在一起,因而導致上校和阿爾弗雷德爭吵,並且鬧翻。拉德洛上校看到崔斯汀那封信後中風,他多年不能說話,牧場狀況惡化。隨着時間的推移,蘇珊娜同意嫁給已成國會議員的阿爾弗雷德。阿爾弗雷德在商界和政界的活動,使他與奧班寧兄弟,走私犯和土匪發生了糾葛。

在美國的「禁酒時期(1920-1933)」,崔斯汀返回牧場,給牧場和他父親又帶來了生機。他接受了蘇珊娜和哥哥的婚姻,不久與小伊莎貝爾墜入愛河,並且娶了她。他們有兩個孩子,大的是一個男孩,起名薩繆爾,紀念他已故的兄弟。對崔斯汀來說,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常規,他發現真正的幸福是在他的年輕家庭里。崔斯汀參與私酒的販賣,與奧班寧兄弟衝突日深。崔斯汀的妻子被替奧班寧兄弟工作的一名警察掃射的流彈打死,崔斯汀把這名警察打個半死,被判服刑三十天。蘇珊娜到監獄去看他,被他拒絕。崔斯汀堅持讓她「回家」,回到阿爾弗雷德那裡去。出獄後,崔斯汀殺死了那些應該為小伊莎貝爾之死負責的人,包括奧班寧兄弟之一。

蘇珊娜意識到她的生活不能沒有崔斯汀而自殺。剩下的奧班寧的哥哥和腐敗的警長一夥到崔斯汀家的牧場去抓他。格鬥中,奧班寧一夥都被打死。其中,關鍵的一槍,是阿爾弗雷德為保護崔斯汀和他的父親在屋後開的。上校終於和他一直不予原諒的阿爾弗雷德和解。崔斯汀要求阿爾弗雷德替他照顧孩子,從此離家,再也沒有回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所有愛過崔斯汀的人都已死去。直到1963年,崔斯汀在北方的森林裡,調查動物屍體時,遭遇灰熊而死。故事結束於從小教他印第安人的傳統的名叫「一刀」的老人的敘述:「他善終於此」。

參考文獻